第13章 痛苦的量化(1/3)
天刚蒙蒙亮,第一缕晨光还没越过院墙上的破洞,林尘已经站在了训练场地中央。
他的脚下,昨天用石子标记的正方形区域,还残留着几滴未干的露水,踩上去微凉。
左手边的地面上,放着那块刻画着理论模型的石片,石片边缘沾了点泥土,他特意用手指擦了擦,确保上面的线条能看得清晰。
右手边,那柄锈剑斜靠在墙角,剑鞘上的皮质早已开裂,露出里面的木芯,剑刃在昏暗的光线下,泛着一点暗沉的金属光泽。
林尘没有立刻拔剑,而是按照前一天制定的优化方案,开始热身。
他先做了十次肩胛环绕——双肩向后展开,再向前收拢,动作缓慢而刻意,每一次都让肩胛处的肌肉充分拉伸。
刚开始转动时,肩胛下方传来一阵酸胀感,像是有无数根细针在轻轻扎着,他却没有放慢速度,反而在酸胀最明显的位置,多停留了两秒,心里默默记录:“【热身反馈】肩胛环绕时,冈下肌区域酸胀感明显,等级3(1-10级),推测为昨日训练后肌肉恢复不充分,需延长今日热身时间。
”接着是手腕灵活性训练。
他从口袋里掏出那块小石子——约莫五十克重,表面光滑,是昨天在后山特意挑选的。
他用右手握住石子,手腕顺时针转动二十次,再逆时针转动二十次。
转动到第十五次时,手腕内侧的肌腱传来一阵刺痛,像是被拉扯的细线,他停下动作,仔细感受刺痛的位置,然后在心里补充:“【手腕反馈】尺侧腕屈肌存在刺痛点,转动到15次时出现,等级2,需调整握石力度,避免过度用力导致肌腱损伤。
”热身持续了十五分钟,比原计划多了五分钟。
当他觉得身体的肌肉都苏醒过来,不再有僵硬感时,才走到墙角,拿起了那柄锈剑。
握住剑柄的瞬间,熟悉的粗糙感传来,还有一丝细微的粘腻——那是昨天训练后,掌心渗出的血凝固在剑柄上的痕迹。
他没有在意,只是调整了一下握姿:拇指放在剑柄上方,食指和中指扣住剑柄凹槽,无名指和小指辅助固定,确保每一根手指都能均匀发力。
“第一次,开始。
”林尘在心里默念,同时调整呼吸,呼气时,腰胯猛地扭转,下肢的力量顺着腰腹传递到手臂,手腕微微转动,剑刃从剑鞘中抽出——“锃!”拔剑声在清晨的小院里响起,清脆而坚定。
他维持着剑尖指向目标的姿势,感受着身体的反应:肩部没有昨天那么紧张,力量传递顺畅了些,但小臂的肌肉在发力瞬间,还是传来一阵酸胀感。
“【第一次数据】速度:2.5呼吸单位(昨日第一次为3呼吸单位),提升16.7%;精准度:剑尖偏差0.3寸(昨日0.5寸),提升40%;肌肉反馈:小臂肱桡肌酸胀感,等级2;无动作变形。
”他快速在心里记录完数据,然后缓缓收剑回鞘。
剑刃插入剑鞘时,因为剑柄上的血迹,发出了一点轻微的“滋滋”声,他皱了皱眉,却没有停下——他需要这种最直接的触感反馈,哪怕会带来额外的疼痛。
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拔剑声在小院里不断重复,像一首单调却执着的曲子。
到第五十次时,掌心的刺痛开始变得明显。
昨天结痂的伤口,在反复握剑、发力的过程中,再次裂开,鲜血渗出,顺着剑柄的纹路慢慢流下,染红了木质部分。
他能清晰地感觉到,粗糙的剑柄摩擦着新鲜的伤口,每一次握紧,都像是有一把小锉刀在来回打磨皮肉,刺痛感从掌心蔓延到手指,等级迅速从2升到了4。
“【第五十次数据】速度:2.3呼吸单位,较第一次提升8%;精准度:偏差0.2寸,稳定;疼痛反馈:掌心伤口开裂,刺痛等级4,主要集中在掌心内侧,无明显出血过量;肌肉疲劳:大臂肱二头肌酸胀感,等级3。
”他没有停下,甚至没有低头看一眼掌心的伤口。
对他来说,这不是“痛苦”,而是“数据反馈”——伤口开裂说明握柄摩擦系数过高,刺痛等级4说明当前皮肤耐受度不足,这些都是需要后续优化的“技术问题”,而不是需要逃避的“折磨”。
他只是稍微调整了一下握剑的力度,从“紧握”改为“稳握”,减少掌心与剑柄的直接摩擦面积,同时保持发力的稳定性。
调整后,第六十次拔剑时,掌心的刺痛感稍微减轻,等级降到了3.5。
“【优化验证】调整握力后,掌心刺痛等级降低0.5,有效。
结论:握力并非越大越好,需在‘稳定发力’与‘减少摩擦’间寻找平衡点,后续训练按‘稳握’标准执行。
”清晨的训练持续了一个时辰,完成了三百次拔剑。
当他放下剑时,掌心已经被鲜血和剑柄的污垢混合成了暗红色,手指因为长时间握剑,变得僵硬,微微弯曲,无法立刻伸直。
他活动了一下手指,感受着关节处的僵硬感,心里记录:“【清晨训练总结】总次数300,平均速度2.2呼吸单位,平均精准度偏差0.25寸,平均疼痛等级3.2,平均肌肉疲劳等级3.5。
存在问题:手指关节僵硬,推测为长时间保持握姿导致,需在午后训练中加入手指关节放松动作。
”他走到院角的破瓦罐边,倒了点清水,简单清洗了一下掌心。
冷水碰到伤口,传来一阵尖锐的刺痛,他却像没感觉似的,只是仔细冲洗掉掌心的污垢,露出里面鲜红的伤口——伤口不算深,却面积不小,从掌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