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寒门赤子与阳翟孤臣(3/3)
、用于传递信号的‘玉珏’掉落在戏志才脚边。
”
这是一个试探性的环节。
那玉珏的材质和纹路有些特别,并非寻常之物,若戏志才留意,或许能联想到宫中或者某些特定圈子。
“戏志才拾起玉珏,审视了片刻,眼神有细微变化,然后递还给我们的人。
我们的人接过,低声道谢,并说了陛下设定的暗语:‘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
’”
“他有何反应?”刘协追问。
“戏志才闻言,身体似乎微微一顿,他深深看了我们的人一眼,并未直接回应暗语,而是低声反问:‘阁下所言之风,欲自何方起?欲乘之浪,又欲拍向何岸?’”
好一个戏志才!果然敏锐!他没有轻易接茬,反而将问题抛了回来,意在试探对方的真实意图和背景。
“我们的人按计划回答:‘风无定向,顺势而为;浪亦无形,量力而行。
然,潜龙在渊,腾必九天;微星虽暗,其光可耀夜。
’”
这句话,进一步点明了“潜龙”(汉室)和“微星”(戏志才)的存在,表达了对其潜力的认可,以及一种待时而动的策略。
“戏志才听完,沉默了片刻,然后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只说了一句:‘阳翟城外,颖水转弯处,有一废弃的砖窑。
三日后,午时。
’然后便放下酒钱,起身离去,未再回头。
”
“废弃的砖窑……”刘协眼中精光一闪,那正是他之前选定、用于转移“玉皂”核心生产基地的地点!这纯粹是巧合,还是戏志才凭借其情报网络,已经隐约察觉到了什么?亦或是,他仅仅是因为那里足够隐秘而选择?
无论是哪种可能,戏志才的这个回应,都意味着他接受了这次接触,并且愿意进行更深层次的、也更危险的会谈。
他没有在酒肆这种公开场合多言,显示了他的谨慎;他主动提出了下一次见面的时间和地点,则表明了他并非被动接受,而是试图掌握一定的主动权。
“陛下,我们是否……?”“影”请示道。
“按他说的地点和时间准备。
”刘协果断下令,“加强外围警戒,确保绝对安全。
参与会面的人选……需要调整。
戏志才智慧过人,普通角色难以应对。
”他脑海中迅速闪过几个备选的、靖安司内较为机敏且读过些书的人选,但都觉得差了些火候。
忽然,他想起了一个人——那个在颍川书院外偷听的寒门子弟,周逵。
此人心志坚韧,记忆力超群,且身世清白,与各方势力毫无瓜葛,若能为他所用,或许正是一个绝佳的培养对象和……未来的联络人。
“那个周逵,”刘协看向“影”,“想办法给他一个‘机会’,让他‘偶然’得到一笔足以支付束修和短期生活的钱财,但要做得天衣无缝。
同时,留意他的品行,若确为可造之材,或许……下次与戏志才会面,他可以作为一个‘书童’或者‘远房侄子’的身份出现。
”
用周逵,是一步险棋,也是一步妙棋。
险在于他毫无经验;妙在于他的身份毫无破绽,且若能借此机会将他收服,等于同时为未来埋下了一颗重要的棋子。
“属下明白!”“影”领命,眼中也闪过一丝对陛下布局之深、思虑之远的叹服。
刘协走到窗边,夜色下的许都,灯火零星。
喜欢我,刘协,三造大汉请大家收藏:()我,刘协,三造大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