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多事之夏(2/3)
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受教了。
”
到坊区时候,暮色已经笼罩四野。
库房在打地基,沟壑遍地,木料石材山积,南边纵横几排工棚,挨着河边是一片新搭的窝棚,民夫匠作们陆续下工,炊烟处处。
汪琦听见外面喧闹,拄上木棍,一蹦一跳出屋,施开秀从工棚那边过来,也是拄着棍子,叫声少爷,都是羞愧欲死。
张昊打量两个瘸腿大将,忍不住发笑。
来路上他问过船伙,当地人专捡管事的打,江湖大哥裘花更惨,至今还在县城养伤。
来到临时搭建的茅草房里坐下,喝口茶道:
“说说看,到底咋回事?”
汪七蛋惨兮兮回禀。
来华亭买地,他牢记庄头嘱托,不敢招摇,牙人带着他连跑了数日,最后相中川沙堡这块荡地。
有河、有林、还靠近大江,完全符合少爷要求,而且卖家请来下沙盐场的总催官,以及南汇卫所的军校做保,买卖顺利成交。
川沙堡皮员外有林地木材,曾给宝山卫所修过江防,双方达成协议,包下皂坊营建。
不料开工当天,官府突然登门,说是私占民田,施开秀去趟衙门,拿出契约、报上家主名头,这才顺利施工。
事情还没完,周边村民被曲家撺掇生事,根本不讲理,上百人一哄而上,混乱中,汪琦和施开秀二人的腿被打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随后裘花带着小弟赶来镇场子,去百客堂曲家摆道讲数,据说前脚进门,后脚便抬去县城,腿没事,两条花胳膊断了。
旁边护院小施做补充,又有行家邢谦解释盐业灶户现状,张昊总算理清了头绪。
国初,朝廷把江南水乡民户编为灶户,迁到沿海煮盐,盐课司配给荡地、工具等。
奈何煮海熬盐是技术活,水乡灶户只会种田,于是在荡地种粮,换沿海灶户的盐交课税。
如今朝廷允许盐课折银上交,过去的互助关系随之解体,改荡垦田的浪潮暴发。
荡地赋税低,适宜种棉花,狗不理荡地变成了香饽饽,各方强权争相吞并。
县里来征役税,地主诈说这是灶户荡地,盐课司来收课,地主就推诿荡地被州县侵占。
来坊区找茬的是东乡望族曲家,说汪琦买的地一半都是曲家的,不赔银子此事没完。
卖地的是下沙盐场灶户杜员外,眼下正广招流民流犯,为朝廷制盐,先富带动后富哩。
张家买的这块荡地,表面是本地两家豪强争利,背后牵涉官府与盐课司的利益纠纷。
至于靠荡地生存的苦逼原主——水乡灶户,被压榨利用的世袭牛马罢了,死活没人在乎。
邢谦冷笑一声,“浩然勿忧,此事交给我好了。
”
张昊拢手道谢,又细问汪琦几次争斗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心里有点小担忧。
汪、施二人武艺不咋滴,但裘花曾吹嘘练过武林绝技“金针指”,江湖又名“阎王帖”。
据说此技乃打行的招牌活儿,门内秘传,特意在阴月、阴时、阴地练就的内功。
这种阴劲可以根据需要,定人何时身死,想让对方三更死,阎王绝不留命到五更。
裘花给他表演过,拇、食、中,三指发力,能把石子、黄豆捏成渣,着实有些道行。
这厮牛皮吹上天,特么两条刺绣的花胳膊眨眼被人打断,曲家凶猛,不可不防!
张昊晚上竭力礼让,将自己的豪华茅屋留给邢谦睡,他和胖虎去匠作搭的低矮窝棚凑合。
邢谦异常感动,连夜给恩主鄢茂卿写信,把本地盐场实情仔细道来,这是身为一个幕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