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联络地方势,借力固根基(2/3)
恩勾结清军,散布谣言,已被我家将军当众处斩,以儆效尤!”
他顿了顿,声音提高了几分,继续说道:“我家将军已下定决心,既不降顺,也不降清,誓要守住山海关,守护这一方水土的百姓。
今日前来,并非要征调大家的粮草兵源,而是想与大家达成盟约:我军将负责抵御外敌,保护昌黎的安全;而诸位只需在粮草、军械上给予些许支持,待击退外敌后,我家将军承诺,将减免昌黎三年的赋税,保障各家士族的利益不受侵犯!”
这番话,字字恳切,既表明了吴三桂的立场,又给出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让在场的土族乡绅们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
张世安眼中闪过一丝动容,问道:“吴将军所言当真?吴三桂将军真的愿意减免昌黎三年的赋税?”
“绝无虚言!”吴应麒从怀中取出一份早已准备好的盟约文书,递了过去,“这是我家将军亲笔签署的盟约,上面明确写着,只要昌黎愿意联合抗敌,便减免三年赋税,且绝不擅自征调当地团练,若有违背,天诛地灭!”
张世安接过文书,仔细看了看,又递给身旁的周文彬与其他乡绅。
众人传阅完毕,脸上的神色渐渐缓和。
减免三年赋税,对于饱受战乱之苦的地方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利好,而吴三桂签署盟约时的郑重态度,也让他们多了几分信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周文彬叹了口气,说道:“实不相瞒,近日来,我们也收到了李自成的招降文书,威逼利诱,让我们归顺大顺。
只是大顺军在京城的所作所为,我们早有耳闻,实在不敢归附。
至于清军,更是残暴成性,一旦入关,我等汉家子弟怕是难逃一劫。
若吴三桂将军真能坚守抗敌,我昌黎愿意尽一份绵薄之力。
”
“好!”吴应麒心中一喜,连忙说道,“有周知县和诸位父老乡亲的支持,何愁不能击退外敌!我家将军说了,只要大家同心同德,日后但凡有功者,必定重赏!”
张世安点点头,沉声道:“既然如此,老夫便代表张家,答应与山海关联合抗敌。
我张家现有团练两千人,粮草若干,随时可以支援山海关!”
有了张家带头,其他的士族乡绅也纷纷表态,愿意支持山海关的抗敌行动。
周文彬更是当场表示,将打开县府的粮仓,为山海关提供一批急需的粮草。
解决了昌黎的问题,吴应麒马不停蹄,又前往抚宁。
抚宁的情况与昌黎类似,当地的士族豪强同样对当前的局势感到不安,对于吴三桂的立场也心存疑虑。
但凭借着诚恳的态度、明确的盟约以及实实在在的利益承诺,吴应麒再次说服了抚宁的地方势力,争取到了两千余名团练武装和大量的粮草军械支持。
在联络地方势力的过程中,吴应麒也遇到了一些阻力。
有些士族豪强心存侥幸,认为战火不会蔓延到自己的家乡,不愿参与抗敌;还有些人则摇摆不定,想要观望局势,再做决定。
对于这些人,吴应麒并未强迫,而是耐心劝说,向他们分析顺军与清军的残暴本质,以及唇亡齿寒的道理。
虽然未能争取到所有人的支持,但也让他们承诺,不会与顺军、清军勾结,保持中立。
数日之后,吴应麒带着满满的收获返回山海关。
当他将昌黎、抚宁等地的支持情况禀报给李明远时,李明远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做得好!”李明远拍了拍吴应麒的肩膀,语气赞赏,“你不仅为我们争取到了四千余名团练武装和大批粮草军械,更重要的是,构建起了山海关的外围防御体系。
有了这些地方势力的支持,我们就不再是孤军奋战了!”
吴应麒躬身道:“这都是将军决策英明,末将只是按令行事。
不过,那些地方团练战斗力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