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知识改变命运,技术革新(2/3)
零件和人员,直接找供应科和技术科调配。
周明远没想到厂长这么雷厉风行。
他硬着头皮答应下来,心里却直打鼓——他虽然有理论知识,但实际操作经验几乎为零。
走出厂长办公室,周明远直奔厂图书馆。
他需要查阅更多这个时代的技术资料,确保自己的改造方案不会太超前。
图书馆是一间不足二十平米的小屋,书架上的技术书籍大多已经发黄。
周明远翻遍了机械类书籍,终于找到一本1978年出版的《机床改造与维修》。
他如获至宝,借出来带回宿舍研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筒子楼的走廊里飘着各家各户做饭的香气。
周明远用钥匙打开自己那间不足十平米的单身宿舍,发现沈晓兰正坐在他的床边缝补一件衬衫。
你怎么进来的?周明远惊讶地问。
沈晓兰晃了晃手里的钥匙:阿姨给我的,说你总忘记带钥匙。
她指了指桌上的饭盒,给你带了晚饭,趁热吃。
周明远心头涌起一股暖流。
在2023年,已经很少有人这样关心他了。
谢谢。
他放下书,打开饭盒,里面是两个白面馒头和一份土豆烧肉。
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绝对是奢侈品。
厂长找你什么事?沈晓兰边缝扣子边问。
周明远把改造车床的事告诉了她。
沈晓兰停下针线,惊讶地看着他:你什么时候懂这些了?咱们一起上的技校,你成绩还没我好呢。
周明远筷子一顿。
他忘了原主只是个普通技校毕业生。
人总会进步的嘛。
他含糊其辞,赶紧转移话题,这肉真香,你妈手艺真好。
沈晓兰狐疑地看了他一眼,没再追问。
她缝好扣子,开始整理周明远乱七八糟的房间。
沈晓兰从床底下拖出一个木箱,这是什么?
周明远也一头雾水。
沈晓兰打开箱子,里面整整齐齐地放着十几本笔记本。
她随手拿起一本翻开,发现里面密密麻麻记满了机械图纸和计算公式。
这不是你的字迹...沈晓兰皱眉道。
周明远凑过去看,确实不是他的字,但很可能是原主的东西。
他接过笔记本,发现扉页上写着一行小字:赠明远,愿你学有所成。
父,1980年冬。
一股不属于他的记忆突然涌现——原主的父亲曾是省机械厂的高级工程师,文革期间被迫害致死,这些笔记是他留给儿子的宝贵遗产。
原主因为自卑和叛逆,一直把这些笔记藏在床底,从未认真研读。
是你爸爸的笔记...沈晓兰轻声说,眼神柔和下来,所以你最近突然懂这么多,是在偷偷学习这些?
周明远顺水推舟地点点头。
沈晓兰突然伸手摸了摸他的脸:明远哥,你变了。
周明远心跳漏了一拍:变...变好了还是变坏了?
变好了。
沈晓兰笑了,变得更像...你爸爸了。
她的话让周明远松了口气,同时也感到一丝愧疚。
他正在窃取原主的人生,包括这个美丽善良的未婚妻。
第二天一早,周明远带着那箱笔记去了车间。
他选了最靠边的一台C620车床,按照笔记中的方法和自己掌握的未来知识,开始改造工作。
王志强和另外两个技术员被派来协助他。
起初,他们对周明远的方案将信将疑,但随着改造的进行,看到周明远熟练地调整主轴间隙、刮研导轨,他们的怀疑逐渐变成了敬佩。
明远,你这手刮研功夫哪学的?比厂里老师傅还溜!王志强惊叹道。
周明远笑而不答。
他父亲生前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机械加工,刮研是根本,小时候没少逼他练习。
第三天下午,改造终于完成。
赵立春亲自带着质检科的人来验收。
车间里围满了看热闹的工人,连沈晓兰也偷偷从会计科溜了过来。
周明远擦了擦额头的汗,启动了车床。
机器运转平稳,噪音比改造前小了很多。
他按照图纸要求,开始加工那个关键零件。
二十分钟后,零件加工完成。
质检员立刻用千分尺测量各项尺寸,然后惊讶地抬起头:厂长,精度达到0.018毫米!比外商要求的还高!
车间里爆发出一阵欢呼。
赵立春激动地握住周明远的手:好小子!真有你的!这下咱们厂有救了!
沈晓兰站在人群外围,看着被众人簇拥的周明远,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