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易容改扮,书生变掌柜(1/3)
第10章:易容改扮,书生变掌柜
琉璃厂的晨光裹着墨香漫过青石板时,翰墨斋的朱漆门已敞开半扇。
墨苏站在门檐下,指尖下意识摩挲着左手小指的假疤——褐色的疤面沾了点晨露,触感与真疤无二。
他穿着新制的青布长衫,领口绣着圈细白的云纹,是金东家特意让人缝的,说是“掌柜的得有几分体面”,可他总觉得这长衫像层壳,裹着里面那个还没完全褪去书生气的自己。
“墨掌柜,开业大吉啊!”隔壁纸坊的张老板提着两刀宣纸来道贺,眼神扫过他的假疤,“您这手……以前遭过罪?”
“小时候玩火烫的,不打紧。
”墨苏笑着拱手,扬州口音拿捏得恰到好处——不重不轻,既显江南籍贯,又不会让人听不懂。
他接过宣纸,故意往柜台上的账本上放,指尖飞快扫过账本里夹着的“盐书”密信——那是昨夜写给老周的,记着陈编修可能今日到访的消息。
金东家从后院出来,手里攥着串铜钱,见了张老板便哈哈笑:“张兄来得早!墨掌柜,今天客人多,你盯着前院,库房的‘贵客专册’我来管。
”他说“贵客专册”时,刻意压低了声音,墨苏心里清楚,那册子里记的都是三爷党官员的赊账与密信交接记录。
【首接密令:陈编修的暗信】
辰时刚过,陈编修的轿子就停在了翰墨斋门口。
他穿着件月白绫绸长衫,手里摇着柄绘着墨竹的折扇,身后小厮捧着个锦盒,进门时目光先在墨苏脸上转了圈,才落在柜台后的账本上:“墨掌柜,上月说的《永乐大典》卷一万一千三百二十四册,可备好了?”
又是这个暗语!墨苏心头一凛,面上却笑得更恭顺:“回大人,早备妥了,在后院库房,小的这就引您去。
”他引着陈编修往后走,路过抄书间时,故意咳嗽了一声——阿福正趴在桌上抄书,听见咳嗽便抬头,飞快地看了眼陈编修的锦盒,又低下头去。
这是他们约定的信号:记下贵客携带的物品。
库房里堆着半人高的书箱,墨苏走到最里面的架子前,抽出那册《永乐大典》,刚要递过去,陈编修却按住他的手,将锦盒塞到他怀里:“这里面是‘校勘费’,你送到东四北大街同福茶馆,交给姓周的伙计。
记住,只许你去,路上别让人跟着。
”
锦盒触手冰凉,墨苏能感觉到里面是锭子的形状,约莫有百两银子。
他装作受宠若惊的模样:“大人放心,小的一定办妥,绝不让人碰这盒子。
”指尖却悄悄用指甲在锦盒缝隙处划了道痕——这是徐渭教的“标记法”,能追踪盒子是否被人打开过。
出了库房,陈编修又在卖场转了圈,拿起本《论语》翻了翻:“墨掌柜这账本记得仔细,比前几任强。
”墨苏知道这是试探,连忙回话:“小的在扬州时帮账房先生抄过几年账,这点本事还是有的。
”他故意把“扬州”二字咬得重些,勾起陈编修对他“江南落魄秀才”身份的信任。
陈编修没再多问,带着小厮走了。
墨苏看着他的轿子远去,赶紧回到柜台后,将锦盒塞进账本夹层。
趁金东家在前院招呼客人,他用小刀轻轻挑开锦盒的锁扣——里面果然是百两银子,还有张折叠的纸条,用“商码”写着:“速将银两交户部王郎中,用于《古今图书集成》追加预算,另,联络太子党余部,许以江南盐场经营权。
”
墨苏心头一震——三爷党不仅要挪用国库,还想拉拢太子党残余,用盐场做诱饵!他赶紧从抽屉里取出盐粉水,在账本天头写下“三爷党银百两,交王郎中,许盐场联太子余部”,又将锦盒原样锁好,放回怀里。
等会儿去送盒子时,要先绕去清风茶馆,把这消息传给老周。
【市井传信:茶肆里的暗桩】
午时的日头最烈,墨苏借口“去茶馆买茶”,提着锦盒往同福茶馆走。
路过巷口时,他故意放慢脚步,回头看了眼——果然有个穿灰布衫的汉子跟着,是三爷党的眼线。
他心里冷笑,拐进一条卖小吃的巷子,趁汉子被糖画摊吸引的功夫,钻进旁边的成衣铺,从后门绕到清风茶馆的后院。
老周正在后院劈柴,见墨苏进来,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