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接手书肆,初探人脉网(2/3)
墨苏派人跟踪过,发现折角的页码,总与当日朝中参奏三阿哥的奏折数量相同:折“三页”,就是有三道奏折参三阿哥;折“五页”,就是五道。
这不是“查书”,是在记录“弹劾次数”,李光地或许不是三爷党的死忠,只是“敷衍”三阿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王掞:户部郎中,管着国库的银库,每次来都戴着枚翡翠扳指,扳指上刻着“慎”字。
墨苏曾在父亲的旧物里见过同样的扳指——那是太子党“东宫卫率”的标记!王掞表面投靠三爷党,实则是太子的暗桩,目的是盯着三爷党挪用国库的动向。
他每次来,都会买本《诗经》,翻到“小雅”部分就走,“小雅”对应“太子”,这是他向太子党传递“安全”的信号;若翻到“大雅”,就是“有危险”。
纳兰承志:新出现的“贵宾”,自称是纳兰性德的后人,来买《通志堂经解》——纳兰性德是明珠的儿子,明珠是八爷党的核心人物,纳兰承志却来投靠三爷党,必是卧底。
他说话时喜欢摸鼻子,左手小指有个刀疤,是潜龙阁“青字辈”密探的标记(徐渭提过,潜龙阁密探多有刀疤)。
他买的书,都会在扉页写句诗,上次写的是“人生若只如初见”,“初”字的“衣”字旁写得格外宽,里面藏着“八”字,这是向潜龙阁传递“八爷指令”的暗号。
墨苏写得仔细,每个细节都不放过——从客人的衣着、手势,到说话的语气、习惯,甚至茶杯的摆放、书页的折角,都记在密写墨的笔记里。
他知道,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说不定就是日后保命的关键。
【第一个情报陷阱】
开业第五天,陈梦雷来了,身后跟着纳兰承志,手里捧着个锦盒:“墨掌柜,《古今图书集成》的《天文典》样章到了吗?王爷要急用。
”
墨苏心里一凛——《天文典》是三爷党编书的核心,里面藏着“天命”的论述,陈梦雷这是在试探他是否懂“密文”。
他转身去库房,故意磨蹭了片刻,取出样章时,假装手抖,掉在地上。
弯腰捡书时,他瞥见锦盒的缝隙里,露出半张纸条,上面写着“日”字,却被改成了“曰”——在古代,“日”是“皇帝”的代称,“曰”是“臣子”的说法,陈梦雷这是在暗示“三爷可代太子,不可代皇帝”,试探他是否敢接这“大逆不道”的话。
“陈大人,这书……”墨苏捧着样章,故意面露难色,“小的瞧着有些不对劲,‘日’字都写成了‘曰’,会不会是刻错了?”
陈梦雷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笑了:“墨掌柜好眼力!这是王爷特意改的,‘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如今太子……唉,王爷是想提醒大家,谨守本分。
”他话里有话,既解释了“改字”的原因,又试探墨苏的反应。
墨苏连忙低下头:“王爷深谋远虑,晚生愚钝,不懂这些。
”他故意装“笨”,不让陈梦雷看出他的底细。
陈梦雷没再多问,接过样章,又在雅座喝了杯茶——这次茶盏朝东,是“需情报”的信号。
他离开前,拍了拍墨苏的肩:“墨掌柜是个聪明人,好好干,王爷不会亏待你。
”
等陈梦雷走远,墨苏立刻回到雅座,检查茶杯——杯底用茶水写着“查李光地近日动向”,这是三爷党给的第一个任务,让他监视李光地。
墨苏用密写墨记下任务,又在杯底补了句“李光地折角记弹劾次数”,准备传给老周,让粘杆处也掌握这一情报。
【人脉网的编织】
墨苏知道,只靠自己观察远远不够,必须编织一张“人脉网”,把外围的人都变成自己的“眼睛”和“耳朵”。
他先找了阿福——十二岁的书童,金东家的远房侄子,单纯好哄。
墨苏把一串糖葫芦塞给阿福:“阿福,以后陈大人、李大人他们来,你帮我盯着点,看他们带了什么东西,说了什么话,回来告诉我,我天天给你买糖葫芦。
”阿福眼睛一亮,满口答应,第二天就带来了消息:“陈大人的书童,昨天在巷口跟个穿灰布衫的人说话,还递了个小纸包。
”墨苏心里一动——那灰布衫的人,很可能是潜龙阁的密探,陈梦雷竟也在跟八爷党接触!
接着是隔壁的老王头——裱画匠,消息灵通,各家官员的字画都要经他的手。
墨苏拿出二两银子,递给老王头:“王大爷,您要是听说哪位大人府上要裱字画,尤其是古字画,跟我透个信儿,这银子您先拿着,事成之后还有提成。
”老王头接过银子,眉开眼笑:“墨掌柜放心,有消息我第一时间告诉你!”没过三天,老王头就来报:“李大人府上要裱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