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阁

首页 足迹
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墨苏传> 第22章 伪造批注,误导敌党判断

第22章 伪造批注,误导敌党判断(1/3)

第22章:伪造批注,误导敌党判断 暮春的午后,阳光透过翰墨斋的格窗,在案上洒下斑驳的光影。

    墨苏正用软毛刷轻轻拂去一本《资治通鉴》唐史卷上的浮尘,书页间泛黄的纸纤维清晰可见——这是三爷党编修《古今图书集成》时,特意从翰林院借来的底本,陈梦雷上周还叮嘱他“仔细修复,不可损伤一字”。

     指尖触到书页边缘的朱批痕迹时,墨苏忽然顿住。

    这些零星的批注是前明学者所留,字迹模糊却透着章法。

    他想起前几日小安偷去的假宋版《孟子》,此刻定已传到陈梦雷手中,三爷党定会以为翰墨斋藏着更多“秘本”。

    若能在这本官用底本里,伪造一段名家批注,引导三爷党做出错误决策,岂不是比单纯传递假情报更有效? 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墨苏就从袖中摸出父亲留下的“影墨”图谱——那是墨家祖传的古籍修复技艺,专擅模仿古人笔迹、做旧墨迹,当年父亲就是靠这手艺,识破过不少篡改史料的伪书。

    图谱第三页记着“仿钱谦益批注法”,旁边还画着笔锋走势——钱谦益是明末清初的文坛领袖,晚年隐居常熟,其批注多见于唐宋典籍,且风格沉郁,多涉时政,正是三爷党编书时会格外重视的“先贤见解”。

     【影墨技艺:复刻百年墨迹】 墨苏从书柜最底层取出个樟木盒,里面装着祖传的制墨工具:半块明代的松烟墨、一把青铜墨锭、几张陈年宣纸。

    他先将松烟墨碎成粉末,加入晒干的槐花汁——槐花汁含鞣酸,能让墨色氧化后呈赭石色,酷似二百年前的旧墨。

    搅拌时,他特意留了少许墨渣,这样写出的字笔画间会有细微的“飞白”,更像晚年钱谦益手抖时的笔迹。

     纸张的选择更讲究。

    他从《资治通鉴》底本中抽出一页空白的衬纸——这是翰林院特制的“澄心堂纸”,纤维细腻,与钱谦益常用的“皮纸”质感相近。

    为了让纸张更显陈旧,他将衬纸铺在潮湿的青砖上,再盖上一层槐树叶,置于阴凉处半日,待纸张吸足潮气,表面便会生出淡淡的霉斑,摸起来还有轻微的粗糙感,与流传百年的古籍别无二致。

     最关键的是笔迹。

    墨苏取来一支秃锋羊毫笔——钱谦益晚年目力衰退,常用秃笔写字,笔画末端多呈“钝形”。

    他先在废纸上练了数十遍“谦益”二字,对照图谱调整笔锋:“钱”字的“金”旁竖画要向左倾,“益”字的“皿”底要写得扁阔。

    练到手腕发酸,才敢在衬纸上落笔。

     批注内容是早就想好的。

    墨苏在《资治通鉴?唐纪》“玄武门之变”旁写下:“世民夺权,虽违嫡长,然终成贞观之治。

    观今之仕者,张伯行有治世之才,却困于漕运;王掞善拟诏,偏遭排挤。

    若能拔擢,或可助明主成大业。

    辛巳年二月初三,雪夜读至此,感怀记之。

    ” 这段批注藏着三重心机:一是借玄武门之变暗示“嫡长未必贤”,暗合三阿哥“非嫡非长却想夺位”的心思;二是点出的张伯行、王掞,
热门推荐

书友正在读: 风生水起,山海可平 箭神三少爷 临安风骨 重生大唐,在高阳公主府当牛马 大明:刚穿越就被锦衣卫抓了 朕的大秦!万邦臣服! 一剑照汗青 天下第一!小说版 穿越三国,我窃取宗室身份 穿越大清,皇帝居然带头剪辫? 千秋一烬 我靠灵泉空间,收服八十八位美女 1621,不一样的大明 天幕刷视频,返现一点点 重生红楼的香艳人生 开局反杀捉刀人,我成了大乾凶徒 大明养生小帝姬 红楼:父不争气,我亲自上阵 大明:最强兵王从边关开始 科举逆袭:从农家子到一品阁老 救女主?问题不大,看我爆兵百万 穿越古代,我竟然成了武圣 祖宗们,时代变了 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 重生三国之公子刘琦 军工帝国:从流放边疆开始 大唐问道:逍遥万界游 综武侠:摸鱼系统 穿越苻坚:第八十一万大军 大明:我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 非典型大明士大夫生存实录 难道我真的是欧陆男主? 摸鱼世子:系统逼我卷成天下第一 大秦:穿越成徭役,献药封丞相 一枪定山河 我蒸的丹馍惊动了天庭特工 软饭硬吃?女帝夫君是苟王 大明:系统太毒舌,陛下受不了 玄黄十二域 综武:开局成为燕十三! 这个师爷很科学 大唐长安秘物栈 青金志 天幕:始皇之子的造反人生 古代荒年,喂嫂纳妾 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 诸天:开局舌战杏子林 汉末职场,小兵迎娶何太后 魂归三国:孙绍的崛起之路 多子多福:背着赵敏成了明教教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