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锰矿奇遇,蛮女阿朵(1/3)
校场演武的兴奋余波尚未平息,林越已将精力投入到下一个紧迫的课题中。
格物院成功量产板甲和钢弩,标志着华国的军工水平迈上了新台阶,但也带来了新的“幸福的烦恼”——对高品质铁矿石,尤其是特定合金元素的需求与日俱增。
林越的“汉代工艺笔记”中,除了水泥、曲辕犁等基础科技,还零散记录着一些对现代工业至关重要,但在汉末几乎无人认知的矿物知识。
其中一种,便是“锰”。
添加适量锰元素的钢材,硬度、韧性和耐磨性都会得到显着提升,是制造更精良武器甲胄,乃至未来可能出现的重型机械的关键。
“先生,目前我们掌控的几处铁矿,虽储量尚可,但依格物院分析,其矿石化验后,均缺乏您所说的那种‘使钢骨强筋’的秘质。
”格物院的一位年轻匠师,也是最早一批接受林越基础物理化学教育的学子,恭敬地汇报着,脸上带着一丝困惑。
他们已能按照林越教导的方法进行简单的矿物成分检测,但对“锰”这种抽象概念,仍理解不深。
林越沉吟片刻,展开一幅精心绘制的荆南、交广地区矿脉草图。
这是他根据历史地理知识,结合本地猎户、药农以及早期勘探队的信息综合绘制的。
“零陵、桂阳境内的铁矿,多属褐铁矿、赤铁矿,品位一般,且伴生元素稀少。
”林越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最终停留在武陵郡南部与南中(云贵高原)接壤的崇山峻岭处,“根据地质……呃,根据古籍记载与山川走势推断,这片区域,可能存在一种黑色、质重、常与铁矿共生的‘无名之石’,或可称之为‘锰矿石’。
”
他看向负责勘探事务的度支司属官以及护卫队长:“组织一支精干的勘探队,由格物院匠师、熟悉山林的本地向导,以及一队精锐护卫组成。
目标,武陵南部山区,寻找这种黑色矿石样本。
”
“先生,那片区域已接近五溪蛮的活动范围,近年来虽无大规模冲突,但小股猎头、劫掠之事时有发生,风险不小。
”护卫队长面露忧色。
“正因接近蛮族之地,人迹罕至,才更有可能找到未被发现的矿藏。
”林越语气坚定,“风险固然有,但此物关乎我国军工命脉,不得不探。
务必小心谨慎,非必要不与之冲突,若遇蛮族,尽量以物易物,示好为先。
”他特意叮嘱,并让度支司准备了盐巴、布匹、小巧的铁器等作为交换物资。
数日后,勘探队悄然出发,深入了武陵山脉的莽莽林海。
与此同时,零陵城内,林越并未将所有希望寄托于一次勘探。
他召集蔡文姬、大乔及度支司、工曹官员,商议进一步优化现有资源利用。
“锰矿寻找需时日,我们眼下要做的,是进一步提升现有铁矿的利用效率。
”林越在工曹的冶铁工坊内,对负责的匠人们说道,“高炉的鼓风效率还能再提升吗?我画一种‘水排’(水力鼓风机)的草图,你们看看能否仿制并改进……”
就在林越专注于内部挖潜时,遥远的武陵深山,勘探队正经历着意想不到的波折与奇遇。
山路崎岖,毒虫遍布,勘探队行进缓慢。
依靠本地向导的经验,他们避开了一些已知的险地和蛮族村寨的狩猎区。
几天下来,虽找到几处零星的铁矿露头,但经过匠师初步检测,均未发现林越描述的那种黑色伴生矿。
队伍的气氛有些沉闷。
这日午后,勘探队沿着一条溪流溯源而上,希望能有所发现。
突然,前方密林中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呼喝声,夹杂着野兽的低吼。
“戒备!”护卫队长立刻下令,队员们迅速依托树木和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