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根基(2/3)
,大部分时间都盯在宿舍改造上,他凭着多年在码头上和各类货物、环境打交道的经验,亲自监督防潮底漆的粉刷,要求墙角、地面这些容易返潮的地方必须刷足两遍,边边角角都不能放过。
陈东则骑着那辆二手自行车,跑遍了附近的旧货市场,精心挑选了十二张结实耐用的铁架床,又采购了新的草席、蚊帐,还订做了储物间的木门。
他还特意请来了相熟的水管工,在仓库外墙重新接了水管,特意安装了一个小型的、烧煤的土锅炉,拍着胸脯保证:“东仔你放心,晚上下工,保证每个兄弟都能用上热乎乎的水擦洗身子,祛除一天的乏气!”
三天后,当两间仓库里外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墙面粉刷得雪白耀眼,十二张铁架床分列两旁铺得整整齐齐,小小的储物间也安上了带锁的木门时,闻讯来看环境的工人们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从广东乡下初来香江谋生的阿勇,之前一直在码头边的铁皮寮屋里凑合,夏天像烤炉,冬天像冰窖,下雨天屋顶漏雨,地面淌水。
他摸着干燥、结实、还带着油漆味的床架,声音都有些哽咽:“一个月……一个月就五块钱?就能住上这么亮堂、这么干净,还有热水的地方?东哥,这……这比我老家的屋子还好哩!这真是……真是做梦都想不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招工启事贴出去的效果,立竿见影,远超预期。
不仅像阿勇这样肯出力的壮工纷纷报名,还有两个在别处学过些机器维修、有点技术的年轻后生,一听说工厂提供稳定且便宜的宿舍,连待遇都没细问,直接背着铺盖卷就来面试了,看完环境之后,当场就决定留下。
短短不到一周时间,计划招募的十二名工人迅速招满,其中八名外地工人欢天喜地、几乎是跑着步搬进了新宿舍。
入夜,宿舍的窗口透出暖黄色的灯光,里面传来天南地北的乡音和阵阵爽朗的笑声,这片原本只有机器轰鸣的工业区角落,第一次飘荡起浓浓的、令人安心的“家”的味道。
“住”这件关乎民生的头等大事初步解决,陈东的目光立刻转向了工厂的“心脏”地带——仓库。
此前,由于场地有限,生产用的原材料(成袋的松香、蓖麻油桶、成捆的硬纸板)和做好的成品胶板,都只能将就着堆在车间的角落。
不仅取用不便,松香袋子容易落灰,成品胶板也常常因为靠近地面而受潮,影响了边缘的品相。
陈东下定决心要改变这种粗放的状态。
他亲自带着阿勇和另外两个工人,将车间旁边一间原本堆放杂物的空房彻底清理出来。
他找来木匠,严格地将空间划分出“原材料区”和“成品区”。
原材料区用结实的木头搭起离地半米高的架子,所有松香、硬纸板都分门别类、按照进货的先后批次码放整齐,坚决杜绝直接接触地面。
成品区则铺设了从货栈买来的厚实防潮布,所有检验合格的胶板都按照客户订单分类堆放,每一摞旁边,陈东都让阿勇插上一张硬纸板做成的卡片,上面用毛笔清晰地写明订货客户、规格数量和预定送货日期。
他还指定了做事细致、识得几个字的阿勇兼任仓库管理员,每天必须详细登记原料的领取数量和使用去向,以及成品的入库数量和发货状态。
“阿勇,仓库就是咱们厂的账房先生,更是咱们的底气。
”陈东严肃地交代,“这里管明白了,咱们才知道家底有多厚,库里还剩下多少粮,明天该进多少料,生产才不会抓瞎,客户要货咱们才不敢心慌。
”
生产的根基逐渐打牢,销售的触角也必须更快、更广地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