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码头江湖(3/3)
,情绪稍稍稳定,但忧虑的阴云依然笼罩在工厂上空。
转身回到那间简陋的办公室,陈东关上门,脸上的镇定瞬间被疲惫和凝重取代。
他盯着账册,眉头紧锁——补做这五百张粘鼠贴,需要消耗宝贵的原材料,耽误给昌隆杂货行的交货期,还要支付一笔不小的违约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重要的是,经过这一闹,林叔那边必然会知晓,他接下来在供货渠道上的要价和掌控,只会变本加厉。
夜幕深沉,陈东毫无睡意。
他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苦思破局之法。
妥协换不来安宁,必须找到一个真正能镇住场面的靠山。
他翻出名片,一个个打电话探听“堂口”的底细。
大多数人都讳莫如深,直到他拨通“海通贸易”王经理的电话。
“阿彪是小角色。
林叔面子广,但真正在码头地面说话最管用的,是‘联兴’的忠哥!”王经理压低声音。
“不过,忠哥那种身份,不是你想见就能见的。
想递话上去,你得先准备一份能入他眼的‘厚礼’,证明你懂规矩、有分量,不是个只会惹麻烦的累赘。
”
“厚礼?规矩?”陈东追问,“请王经理指点,具体需要怎么做?”
“规矩就是,你不能空口白牙去求人庇护。
”王经理声音更低了,“你得先帮上面的人,解决一个他们‘不方便’或者‘不值得’亲自出手,但又确实有点烦心的小麻烦。
”
“事情办得漂亮,让人看到你的手腕和诚意,这才叫懂规矩。
比如……我听说忠哥有个过命的兄弟,在上环开了间五金行。
”
“一批从南洋来的紧俏防锈漆,最近老被海关的人以各种理由卡着,耽误了船期,损失不小,面子也折了。
忠哥为这种小事出面,不值当,但心里肯定不痛快。
”
“你要是能有门路,把这事平了,这‘礼’就送到了点子上,比直接送钱强百倍。
”
挂断电话,陈东的心情并未轻松,反而更加凝重。
这“投名状”比想象中更难。
海关!这完全超出了他熟悉的小工厂主领域。
他烦躁地揉着额头,目光扫过办公室角落,那里没有铜牌,只有冰冷的墙壁。
他再次想起警察——要是警察能管海关的事,能镇住阿彪和林叔,他何至于走这么难的路?
可他太清楚了,1958年的香港,警察管得了街头小偷小摸,管不了码头的“地面秩序”,更管不了帮会和海关之间的弯弯绕。
去年有个商户告帮会收保护费,结果警察来了,反倒劝商户“按规矩办事”,后来那商户的厂子没撑过半年就倒闭了。
在这儿,帮会的规矩比警察的章程管用,找大哥比找警察靠谱。
但“海关”两个字,像一道闪电劈开了迷雾。
他猛地站住——戴维斯!那位背景深厚、与港府和航运界关系密切的英国商人!
戴维斯是他粘鼠贴的欧洲代理商,或许这是一个可以尝试的突破口。
这绝非易事,需要动用他积累的所有信誉和未来承诺。
但这是目前唯一清晰、且符合“江湖规矩”的路径。
他立刻坐下来,铺开信纸,字斟句酌地给戴维斯写了一封英文信。
信中,他并未提及任何江湖纷争,而是以商业伙伴的口吻,说明一位重要业务伙伴(隐去忠哥关系)的一批合规货物在海关遇到技术性阻碍,极大影响了商业信誉和履约。
他恳请戴维斯先生能否凭借其影响力与人脉,协助疏通关系,让货物顺利通关。
他郑重承诺,无论此事成败,此份深厚情谊,他陈东必将铭记,并在未来的所有合作中予以最大回报。
信函以最快方式寄出。
接下来的三天,是煎熬的等待。
陈东一面维持工厂运转,应付林叔的试探,一面提防阿彪再来寻衅。
直到第三日黄昏,电话终于响起。
戴维斯的声音轻松如常:“陈,一点小麻烦,不必挂心。
我已同海关的朋友沟通过,他们重新审核了文件,符合标准,明天放行。
”
“看来你在香港的生意,正经历一些‘成长必经的烦恼’?”
巨大的relief席卷全身。
陈东强压激动,连声道谢。
他立刻再次联系王经理,告知事情已办妥。
王经理闻言,语气带上了一丝真正的惊讶和重视:“好!陈生,没想到你真有这般门路。
事情办得漂亮!你等着,我的话,一定给你带到。
”
次日午后,陈东接到了王经理的回电,语气郑重:“陈生,你的诚意,上面收到了。
明天下午两点,陆羽茶室,天字三号房。
”
“忠哥给你一刻钟。
记住,守时,一个人来。
”
陈东知道,通往生路的门,终于推开了一道。
喜欢重生1957:我的香江实业请大家收藏:()重生1957:我的香江实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