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空自己,变得如水一样空灵随行,坦然接受一切事物,柔韧如水一样灵活,随物赋形,突破局限,随心所欲,变化无穷,柔顺细腻,放到任何一种器皿中就变成那个器皿的形状。
像龙那样,突破局限发挥自己最大功效,放开思想的翅膀,无所不至,无处不在!在千变万化中像龙那样守住圣人之心永恒不变!……人生是渡劫的过程,也是收获的过程。
历经九九八十一劫,当然,普通人难以度过所有劫难修行到最后……如果一个人终其一生找寻真龙,便知真龙无形,但如影随形,无处不在,感受到龙的气息,触摸到龙的脉动,与龙心语对话,圆满者最终回归龙之班列,永生不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亚龙翻看了几分钟,他估计再翻看几分钟就可以读完这本小册子,但对于一名小学生来讲,这更像是一本天书,对其中的一些说法不甚理解,消化其中的内容也许需要几天、几个月、几年或者更长的时间。
他没有讨价还价,用一元贰角伍分钱买下了这本神秘的小册子。
摊主起身弯腰接过这一把纸币与硬币,向亚龙微笑摆手表示感谢。
亚龙看到他暴露在日光下的白发被映照成了金黄色,仿佛在发光。
亚龙还以微笑。
当亚龙手攥着这本神秘的天书走出去十几米再度回望,钟表店门前台阶上已空无一人。
亚龙对小册子学习研究了几天,自认为领悟了其中大部分内容,尤其对于龙的进化过程认识深刻。
既然蛇作为一种畜生都可以进化为龙,那么人作为万物之灵,是世间万物集齐天地之精华凝练而成,是天地中最有灵性的智慧动物,人进化为龙便是顺应自然,也是必然的结果。
这样想,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蛇化龙的过程只需六至七步,而人要化为人中之龙则必经九九八十一难才能获得入门资格,两个过程必有天壤之别。
蛇转化之龙仍属动物之列,人进化的起点要远高于蛇类,越是高起点就越是要高标准严要求。
人化龙将是最高等级的龙。
亚龙又去找寻孔老先生关于五仪的论述,并以自己的理解做出诠释:
第一类,庸人,只靠本能活着,凡事随波逐流,没有目标和方向,没有责任心,见识短浅,所谓朽木不可雕也!
第二类,士人,积极向上,心中有原则,做事有计划,坚持自己的操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第三类,君子,遵循仁义之道,内心强大,胸怀宽广,自强不息,有强烈的使命感,全力以赴实现自己的理想。
第四类,贤人,品德与行为规范,言行可让大众效法而不遭灾祸,富贵时不囤积财富,道德足以感化百姓而不会给自己带来伤害。
第五类,圣人,品德符合天地之道,变通自如,探究万事万物之终始,依照自然规律成就它们,光明如日月,教化如神灵,开启民智,使人民幸福安康。
亚龙觉得,即便是再愚钝之人,也能辨明这五类人的好坏。
在此基础上,他又加了一类人——人化之龙,洞悉天地之规律,顺其自然,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从即刻起,他对自己又提升了标准要求,更加远离畜生之道,为了实现理想,向更高级的人类目标出发。
心中深深扎下理想根基,胸中满怀龙之精神,手中紧握幻化成龙的手段,亚龙有了主心骨,言行举止有了标尺,很快便成为学校里活生生一名公认的模范生,第二批加入了红小兵,戴上了用革命烈士鲜血染红的红领巾,还帮助建军和学民也加入了这个先进少年儿童组织。
课堂上,亚龙严格遵照纪律要求,双手叠放在身后,全神贯注于课堂学习,以行动对抗那些扰乱课堂秩序的家伙。
天热时,手背总是被汗水浸泡成白色。
出操和体育课列队时,脑中映出宣传画上解放军叔叔挺拔的英姿,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对稍息、立正和半臂间隔向前看齐这些指令都令出必行分毫不差,眼睛圆睁直瞪前方。
比亚龙高两年级的张鹏在路过三班队伍时,方脑袋摇摇晃晃,呲牙咧嘴嘲笑亚龙傻呆呆的样子,亚龙也目不斜视不予理会。
学农劳动,在大热天穿上长衣长裤,心中感念农民伯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辛劳,听从老师的嘱咐,从麦田将成捆的麦子搬运到打麦场。
专挑最大捆的麦子,走最长的路将麦子送到打麦场最远的麦垛,比其他人都更快速地往返,以照顾那些看上去体弱的同学;在菜地的垄间仔细拔除野草,避免误伤刚刚萌发的青菜苗,比其他人都清理得更干净,不被癞蛤蟆和花蝴蝶所干扰。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