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超我、本我、高我、小我(2/3)
基础独立运作单位,它拥有自我意识中部分的知见与能力。
小我的片面性是被上级塑造出来的,因为只有这样的片面性才能促成其开启与体验到特定的剧情需要。
因为自由意识带来无法预测的突变性可能,所以为保证任务被顺利地按照需要打开并达成,高我、本我都付出了必要的心思,让各种模具在小我成长的过程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这就形成了宿命的轨迹。
你必须在这样的星球出生,在指定的时代、国家、家庭,甚至日期,登录到这个故事里,经历这一历史剧中的百年沧桑。
它们初始化了你的性格、能量、能力、载具性别、家庭中兄弟姐妹的排序、体质、智商、可接受教育的程度、童年会经历的家族业力、社会动荡、自然灾害。
这些没得选、无法回避的因素,就像刻刀一样,把你的这个角色的特色,一刀刀地雕琢塑造了出来。
而你的任务居然就是,尝试着从这个束缚的壳窍里,成功地破茧而出,达成新生的觉醒、觉悟;并积累下怎么才能做到在这样的逆境中挣脱的智慧与经验,上交上去,达成自己的角色任务。
当然不能光难为你,为了你有可能达成自己的任务,赋予你几种开挂般的特殊能力:
?首先,你可以通过反复尝试其它比较容易的人生任务,累积自己的经验、智慧、能力与能量;
?然后,如果你不能一次性地通关自己的人生,你可以反复地多来几遍。
题目、社会背景、人物角色都相同,而你可以选择相同的策略,但多坚持一些或早放弃一会儿,来改变结局;也可以把自己总结出来的如果逐一尝试,看看哪个更加可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样的过程被叫做转世的人生。
转世可以在不同的角色上发生,也可以利用相同的角色反复地展开。
反正时间只是剧情里的一个概念,角色可以随意读取任意存档点,然后反复尝试不同的可能性。
扩展阅读转世剧
如果你觉得这样反反复复地折腾自己太耽误工夫,还可以用到第二个法子:对等性人格。
角色我是由小我扮演的,而小我是高我的自我人格片段之一,小我并不真的进入这现象界,只是把自我的意识束投入到这历史故事的回放中,让意识的焦点跟随与左右这个角色的行为。
不过多数角色只会依据历史中的原有轨迹自动运行,真实与忠实地重现出其历史生活轨迹,而压根儿架空了角色的内在自我意识,更别说高我的指导灵感与洞见了。
(那些思绪怎么就从我脑海里冒了出来呢?第六感?太不科学了吧。
还是赚钱、升职、养孩子重要些。
)
在重大的人生抉择两难之选时,小我会放出大招——对等人格,即自我分裂成两个彼此独立的角色人格,分别跟随一条不同的故事线去展开后续的人生。
两个人格彼此不可见,各自都觉得自己是那个真实的唯一。
如果一生中有五个这样的重要路口,那至少会分离出32个平行世界来——32个地球都如此真实,每个上边都有你的父母、爱人、孩子。
当然爱人或许不是相同的,孩子也不太一样;当然也可以完全一样,至少彼此的结局不同。
(这仅仅是五次抉择,而且假设每次抉择都是双选而非多选题)这32个自己,经历不同,记忆不同,结局不同,撤离时间不同,撤离方式不同,爱人与孩子有些相同有些不同、爱人与孩子的遭遇与结局各不相同。
最后百年内都回来又融为一体,看看哪条路最贴谱,自己最中意。
看到这里很多人会说:“噢,原来这个世界连同我的家人都是假的,都是意识幻影生成的角色人物。
”那你就错了,因为你把自己当成真的了。
准确的说法是:这几个版本里,没有一个是真实的,包括你自己;但又都是真实的,包括你自己。
什么是真呢?记忆就是真。
能形成记忆的、能回想起来的就是真实。
那什么又是假呢?
扩展阅读什么是现实?什么是真实?摘自《已知的实相II》——细雨解读《早期课》023
高我旗下的队伍里,也不是一视同仁的。
有较为初期被分化下来的一对互补意识体,叫做双生火焰。
它俩所拥有的能量与被关注度的占比就比其它五个小我分身加一起都多。
不过作为第一对出现的对等人格,双生是很悲催的平衡体验。
可谓自古两难全——双方成为了跷跷板的两头,不停互换着高低,带来大量的戏剧冲突。
除非有一方最后活明白了,能够达成无条件的爱,双方才能合力进入扬升的快速通道,不然就只是持续地相互内耗。
无条件的爱与无住相无畏布施很类似,就是不管对方怎么闹妖,都始终坚定不移地爱着、支持着、坚守着,没有退缩、没有质疑、没有对等条件。
这真的非常非常地难达成。
因为多数人习惯了以牙还牙,或用“力量”去矫正他人,如果不成就选择逃避离开。
什么是灵魂伴侣呢?
那是多人小组副本中用到的一种契约。
这个伴侣或许来自同一自我意识团体,或许来自其它意识团体,彼此都是小我级别的存在,相互约定好彼此助缘搭戏,演绎出某一特定的故事情节来,一般都是苦情剧,因为大欢喜里边没有高我需要的觉悟素材。
因此小我之间相互誓约,订立了灵魂契约,共同完成某一段人生历程。
反复尝试,直到达成初心,在有效达成前不会散伙。
灵魂伴侣不光光是夫妻,也可以是情人、母子、兄妹等形式,同性异性在这里没差别。
小我意识体的意识束是如何聚焦与进入角色的呢?
在这里有一个很大的误区,那就是对于灵魂的认知。
很多人把鬼魂当成灵魂,是不对的。
这一谬误来自于濒死体验者的阐述与通灵者跟滞留灵的沟通。
但实际情况与之大相径庭。
用比较好理解的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这一复杂又简单的过程:
?首先,小我意识体本身是不会进入我们这个现象界幻梦中的,因为这只是某一个记忆片段而已。
其实就连这记忆也有不少依托于“真实”的历史,但确实是一种历史上有过的版本的记录。
我知道这很难被理解。
举例来说明:比如我们发明了梦境记录机,梦可以被完整地从脑中以脑电波的形式导出,又在强大的电脑软件的辅助下被完整地保存下来。
之后,你自己或他人连接上电脑的输出端,这脑波按照1:1的对等时长,送回到大脑,那你或某人就又一次经历了相同的梦境。
但你知道这是梦,所以你可以在梦中按照自己的意图去改变某些节点上的事情,而强大的电脑软件会依据你做出的改变而生成与之匹配的相应场景、对话、剧情,然后毫无痕迹地再把你带入下一段故有剧情里。
而你对剧情的改变被大数据收集记载了下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如果还有其它更多的人对这一梦境感兴趣,他们恰巧在相同的节点上做出了雷同的反应(人性是相同的),那你这次的修正画面就会被直接调取、展现出来。
这就像人工智能与人类下围棋一样,看似有无尽的自由意识选择,其实真实可以产生变数的“合理”可能性是极少的——用无尽多的尝试者喂养出来的大数据,对所有有可能的变化都成竹在胸,了如指掌。
宿命不是一条单行线的死胡同,那是一个庞大的已经建设好的城市。
一旦你踏入这个城市,不管哪个路口你怎么选择,哪怕是钻下水道或在楼顶跑酷,都是在宿命的计算内,并可以达成的。
扩展阅读什么是宿命、自由意识与臣服第十三章宿命与自由意识的相互平衡
再进一步,当你进入到你选定的梦境后,你的视角、感官都是第一人称的,你会很快地进入自己的角色,一般需要的时间不超过一周。
这段婴儿期的记忆是被屏蔽了的,所以你根本就不记得。
而当你的角色睡眠时,主体意识会离开去看看其它的频道,或到公共意识平台论坛区与其它意识互动交流,这就是梦。
但梦中的东西属于后台意识,不在角色的脑硬盘中,所以没有做过训练的人(记梦),醒后在自己的脑子里是找不到梦中素材资讯的。
而如果角色载具已经醒了,而自我意识还没来得及进入角色,就会出现载具有感知但无法启动的状况,被叫做鬼压床或睡眠瘫痪。
不用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