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团结就是力量(第三部分)(2/3)
并依此依次细分。
到最后,几乎每一个灵体角色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虚拟空间,在那里营造着属于自己的实相体验。
法身
宏观本源意识流内的意识体们,在虚拟亚空间体系内利用意识焦点营造出自我意识的“色”相,这一法身的形象被叫做“角色”或“人”格显化体。
这是为了方便低阶意识体或其它意识体,在虚拟空间内相互辨识而行的方便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法身的形象是意识个体随自己认知意识的偏好所显化设立的,其可视形象的取材或来自自己的美术功底(对形象轮廓的把控认知),或来自某一段刻骨铭心的体验历程中自己使用过的角色形象。
法身形象并非是一个固定的logo,在不同的平台上,同一个意识体可以有多个不同的法身形象与自己的名字。
每一个形象与名字都是真的,同时没有一个是真的。
这些名字与法身形象其实每一个意识体都可以幻化出来,只是多数“正牌”的意识体不屑于做这样的事情。
不过出于某些善意,在随缘点拨的过程中,冒用其它角色的法身形象或名号也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有些高维意识体懒得维持某一固化的形象与名称,因为所有这些名相其实都是一种自我的束缚。
它们更习惯用高亮的雾化能量团来表现自己,表现出洒脱、豁达、不羁的意识状态。
名字嘛,随你喜欢,都是一个代号而已。
这样的高维意识体,有的甚至会很反感自己的学生们(被引导的低维意识体们)固化自己的法相与法号,捏造自己的形象,并用物理材质去显化那些法相,搞偶像崇拜。
因为一旦学生们执着于某一名相,就会出现认知意识分裂,固化自我觉知力,进入认知的歧途与死胡同。
失去认知的同时性和对多维可变量的多元认知,陷入坍缩的一源论里进行因果线性思维的意识体,是无法达成意识进化的。
多层次级虚拟亚空间与平行虚拟亚空间中同时存在的各种“道”。
意识体们通过意识显化,搞出了多层多维多次元的虚拟亚空间套叠矩阵体系,进而自身与自身的分身依次或同时地入住到这些下层次级亚空间中。
在入住的过程中,已经不是一对一线性递进关系了,而是数个或无数个次级亚空间对应一个更高界的虚拟亚空间。
而每层与每个次级亚空间中都各自“自定义”其中的宇宙法则与区域法则。
每一个亚空间都有其自己的创世主神,它就是自己空间“道”的制定者,言出法随。
没有道理可讲,因为它就是自己空间内的道理。
所以去到别人的空间里,别用自己的道理和别人讲道理。
(就好像50层的高楼,每层20户人家,家家都有自己的规矩一般。
当然各家的装修风格也都不一样。
同城、不同城区、国内不同省市间的人文认知与民俗传统都不同。
)
虚拟亚空间里、多维度中的时间
时间是一个推进故事线发展的后台参数,这个参数决定了每一个当下被替换的速率与方向。
在不同的空间内,时间依据电磁场域的密度而各自有所不同,导致没有任何空间内的时间是流速一致的。
而且很难有一个标准可以去统一它,因为流向也不一样。
这还是均速的前提下。
很多地区的时间本身就是乱流,快慢与方向性都是随机事件,毫无规律可言。
规矩
意识体们依据各自的喜好与探索的意向,各自根据自我的需要开创与设立新的时空体系。
这些不断衍生出来的不同时空体系相互套叠,各自生灭,显示出了一个混沌又无常的多维多元时空矩阵。
矩阵中每一个单元内的时间与基础物理法则都是不一样的。
没有一个道理可以成为贯穿全部虚拟空间的法则,或者没有法则成为了唯一的法则,就好像变化是唯一的不变一般。
这形成了多重套叠的立体时空矩阵,矩阵中存在着无数平行时空,每层时空都有着不同的时间和基础物理法则。
而这样的时空可以随时被意识开设或关闭。
这些时空有的是封闭性的个人时空,有些是指定群体共同使用的时空,有些则针对类似的意识频率开放。
为了有效地规划与管理这些纷繁的多元多维时空体系,在虚拟时空的总框架下,设立了一些宏观原则性核心律法框架,比如平衡性法则、自由意识法则、吸引力法则。
但这些宏观调控规则只针对公共平台有约束力,专属意识虚拟亚空间本身就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