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虚拟空间体系的套叠关系(第二部分)(2/3)
进而通过开悟达成多维智慧的暴涨、多元融通的认知猛增、觉知力爆棚、能量精纯高亢,就会让自身意识成熟度有机会反超本家高我,成为本团队中新的高我意识,而原高我意识沦为自己的小弟。
同样的道理,高我也可以这样造本我的反。
不过在一般情况下,反超上级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因为管理层时时拿着全员汇总上来的即时大数据,它会比基层更全面地了知信息动态和拿到更全面平衡的体验素材。
不过不可否认,即使是在信息上占有绝对优势的高层,也有“笨”的领导,素材全面,但就是想不明白,卡顿在自以为是的成见里走不出来,就会被后起之秀反超淘汰。
所以,虽然分裂增殖在自我意识内部是有先后次序的,但是在自我意识集团中,每一个自我的意识分身都是平等的存在。
这里没有腐儒的愚忠或孝顺恭谦,一切都靠自身实力说话,有智慧、认知、能量,并且比其它自我分身强,那您就是团队中当之无愧的老大。
所有未来规划、所有信息资源、所有能量供应,都优先向最有希望引领大家更好发展的那个自我意识单位倾斜,结果就是越强的越强。
不同自我的舞台
之前说过,自我意识集团内的各级分身们实际是不进入虚拟亚空间体系各个维度次元中的。
它们把自我意识焦点按照当下的状态如实地映射入各阶各界不同的虚拟亚空间体系里,在不同的舞台上形成自己的种种角色。
这就是为什么一个意识体可以同时在多个不同的舞台与故事中分别出现,并装扮成各色的角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自我意识团中担当超我意识的本我把自我的法身化身投射到第一层虚拟空间中,在虚拟本源里建立一个与自我意识群体对等的形象。
其它面向上的本我意识则按照自己认知倾向的不同,自主决定到哪个次级虚拟亚空间中的意识面向里占据一席之地。
这些意识面向有些需要初创,有些则早已成型,本我需选择在其间构筑或进驻、创建或加盟、设立或进入到某一“界”面里。
不同界面的次级虚拟亚空间中的意识频率是不同的。
意识频段的差异导致低频意识无法察觉高频意识空间的存在,更无权访问。
但高频意识可以自我降频进入到低频意识空间中,显化成任意角色,并与那个空间内的其它意识互动。
这里所谓的高频意识只代表它的修为在某一领域上达成了很高的成就,拥有了高频意识能量和多维非线性时间觉知力,并不代表它的知见与智慧在其它的意识位面上也是全然通透没有偏颇的。
就好像一个满级的魔法师可能对刺客职业的技巧仅是一知半解,如果进入到一个被定义为魔法全面无效的界面里时,就很被动了。
意识频率与显化频率是连续性的,但意识认知的觉悟是存在阶梯的。
这阶梯形成了意识的频段,导致意识显化的界面也形成了明显的阶梯性疏密频段。
在各个频段里各自有自己各异的、明确的探索主题和规则设置。
不同的频段在空间内是相互套叠的,但在显化上是清晰分割的。
这些平行存在的频段各自有各自的时间运作体系和内在规则之力,各自定制各自的内在规则之力与道德章程。
本我所在的次级虚拟亚空间中有着各种自定义的景色,其间各种人物角色的造型与性格也多由本我当下的自我理念塑造显化而来。
这些人物形相与景色造型多源自本我在自己“创业”的历程中曾经历过的故事。
在那些刻骨铭心的故事里,那曾经历过的、向往过的场景、那自己最为欣赏、最记忆犹新、最难忘怀的片段被用来构建自己的世界景色。
次级虚拟亚空间中人物形象的显化与设定,彰显了本我在现阶段的意识侧重点和理念认知、文化偏好、种族认同。
所有的这些场景与人物造型,都是被意识虚拟营造出来的显相“皮肤”;用来构筑这些相的显像点,都是意识生成的意识能量微粒像素。
很多老派的本我意识懒得搞专属形象给自己,就是一大团光雾;自己空间也不显化什么特殊景色,很是内敛。
但刚从高我升阶上来的本我意识,一般很在意自我形象与自我空间的装潢,力求富贵庄严、典雅殊胜,生怕别的本我看低了自己与自己的领域空间。
很有意思的是,一般情况下,在同一序列内的自我意识群有着很近似的空间装修风格与造型趋向。
有些高我甚至还会明显地保留着故事角色的意识习气,在对外显化自身形象时是穿金戴银、珠光宝气的,仿佛这些用意念幻化出来的扮相能彰显自身的尊贵;更是把自己所在的空间设定成黄金城、琉璃街、水晶屋,生怕谁不知道自己家里有矿、是暴发户一般。
高我掌管下的中阴界
当意识进阶到本我意识的层面时,无明的困惑成为意识关注的焦点。
虽然还有些故有习气的萦绕,但已经很少有贪欲或感性的冲动了。
在这个阶段上,本我意识和高我意识在进阶后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对事物观察的认知高度与广度带来的深度。
越高维度的视角越能在更多元立体的不同面向上同时展开综合的分析认知,在运筹帷幄中少了抱怨、多了关爱,除了自觉的觉悟,还有了觉他的渴望。
不过本我意识想要达成超我意识还要克服很多障碍,融通更广泛的意识面向,整合更广泛的自我面向,真正地做到全然的一体认知。
本我主要的作为是调度自己旗下的高我去寻求与获取意识智慧拼图中尚且缺失的认知,以便用来融合或桥接已拥有的本源意识碎片。
就好像当今的华为,有5G的技术不假,但自己不掌握关键芯片的核心积聚,有A有C,可就是串不起来。
知道这样可行、也见识过别人能做到,就是不知道怎么才能做到。
就算有人把隐秘的答案直接当面告诉你,也因为认知的差距无法理解与认同,更别说辨识被告知信息的真伪程度了。
就好像你上百度查某种疾病怎么治疗,信息确实都在那里,但五花八门真假掺杂,你信谁呢?信几分呢?一本《道德经》五千来字,人人都知道那是玄妙智慧,你也看我也翻,有几个能说自己看懂了一多半的?不是答案难找,而是想要理解答案所需的智慧积累难得。
本我解决困惑的方法就是拆分问题:把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拆分成不同的面向,然后让自己旗下不同能力的高我分领这些任务,去尝试找到答案。
高我所在的意识层面是介于小我的“故事”显化现象层与本我的宏观调度层的中间,属于次生虚拟亚空间,是次级虚拟亚空间中的本我意识们用意识力投影生成的下级意识虚拟空间体系,是专门为不同高我量身打造的。
几乎每个高我都有一个专属于自己的次生虚拟亚空间,那空间有点儿像我们的群聊群——高我就是群主,群里的成员就是它旗下的所有小我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本源意识流中,超我意识能量泡内的小我意识群体们利用意识投射出自己的法身,都集中存放在这些彼此独立的次生虚拟亚空间中,形成自家的信息群。
所有小我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哪怕片刻的起心动念都被群中的信息记录如实地备份了下来。
信仰之境
高我随时可以与任意小我进行沟通,小我之间在本群里也可以形成平级沟通,但是小我无法跳过高我与其它高我旗下的小我意识形成沟通,除非两者在出演同一幕故事。
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系统交流屏障,志同道合的小我意识群体们,在退出了现象界的角色扮演之后、回归高我掌控的中阴界之前,利用群体意识创建出了多个信仰之境。
这些因各种集体信念生成的不同独立虚拟亚空间,不属于本源的正规意识运作体系,又存在于意识运作体系之内。
这样的信仰之境虚拟意识空间很不稳定,会随着某信仰体系的涨跌荣辱而兴衰。
我们比较熟悉的信仰之境包括所谓的天堂、地狱、天国、九重天等等由地域人文群体信仰生化出来的各种介于死生间的意识过渡体系。
这是专门收纳与冷却宗教狂热信徒的亚空间,好让它们体验到自己心中的如果,放下一念所执的偏激,平复内在对自我审判或不甘的期许。
这一经历的真实度与时长全都依据小我被宗教信仰自我催眠的执念深度。
如果说所谓的生是颠倒执着梦想,死后经历的世界又何尝不是梦的第二段续集呢!
现象界的阴间与阳间
本我洞察自身内在意识面上无法达成融通的认知领域,找出自己最为匮乏的觉受认知方向。
高我从本我处拿到当下自我最为匮乏的某一意识面向上的课业命题,再把具体问题拆解细化,并让旗下处于空闲状态的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