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梧桐树的叶子开始泛黄飘落。
“新风服装店”在城西街道已经经营了半个多月,逐渐有了些稳定气象。
每天固定的开门关门,擦拭橱窗,整理货架,迎接顾客,林凡和陈远渐渐摸索出了一套经营节奏。
生意算不上火爆,但细水长流。
除了最畅销的踩蹬裤,王淑芬新做的几款直筒裤和“老板裤”也开始有人问津,虽然销量增长缓慢,但林凡并不着急。
他知道,培养市场和改变消费习惯需要时间。
他更看重的是,这个小小的店面带来的稳定现金流和逐渐积累的口碑。
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
随着生意稳定,林凡发现自己和陈远都被牢牢地拴在了店里。
进货、销售、记账、打扫卫生,两个人从早忙到晚,几乎没有喘息的时间。
林凡想要抽身去考察市场、思考下一步发展,变得异常困难。
他意识到,是时候“招兵买马”了。
这个想法首先遭到了母亲王淑芬的担忧。
“小凡,这才刚稳定几天,就要请人?那得多大开销啊!现在一天也就赚个十块八块的,再请个人,还能剩下啥?”晚上吃饭时,王淑芬听说儿子想雇人,立刻表示了反对。
在她看来,能省则省,自己辛苦点没关系。
连一向支持他的陈远也有些犹豫:“林凡兄弟,现在店里活咱俩紧着点也能干完。
请人…确实增加成本,而且请个什么样的人也得好好掂量。
”
林凡理解他们的顾虑。
在这个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的年代,雇人意味着固定的、额外的支出,是笔不小的负担。
但他看得更远。
“妈,陈大哥,你们说的都对。
”林凡放下筷子,耐心解释,“但咱们不能只看眼前。
如果我一直被拴在店里,每天就是进货卖货,那就永远只是个卖裤子的。
我得有时间出去看看,看看别人怎么做,看看有没有新的机会。
比如,咱们能不能进点别的货?或者,这裤子还能不能做得更好?”
他顿了顿,看向陈远:“陈大哥,你也不能总当个伙计。
以后咱们生意做大了,需要人看场子、管运输、联系业务,你得帮我撑起这一摊子,这也需要时间学习和锻炼。
”
林建国一直默默吃饭,这时忽然插了一句:“小凡说得有道理。
做买卖不能光埋头拉车,还得抬头看路。
请个人,解放你们俩,是长远之计。
”父亲难得的支持,让林凡心中一暖。
王淑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