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白金音质”系列的一炮而红,像一阵强心剂,让林凡和苏家兄妹兴奋不已。
三十盘磁带被抢购一空,不仅带来了可观的利润,更重要的是,它成功地将“新风”品牌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那些购买了“白金系列”的顾客,成了品牌的忠实拥趸,他们向朋友炫耀,无形中为“新风”做了最好的广告。
然而,成功的喜悦还没持续几天,一个尖锐的问题就摆在了面前:歌源告急!
“白金系列”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苏晚晴精心挑选的、能够充分展现音质优势的曲目。
但这类高品质的音源,在当时的条件下极其有限。
苏明翻来覆去使用的几盘原版带,大多是托人从南方捎来的,或者是从电台节目中精心录制的,数量稀少,且很多歌曲反复使用,已经失去了新鲜感。
普通磁带系列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虽然对音源要求没那么高,但热门歌曲就那么多,邓丽君、刘文正、李谷一…翻来覆去地录,顾客也开始抱怨“总是这些老歌”、“没有新意”。
更要命的是,随着“新风”磁带名气变大,开始有顾客质疑歌曲的版权问题,虽然当时版权意识还很淡薄,但这始终是个潜在的隐患。
这天晚上,盘完账,看着账本上增速明显放缓的磁带业务收入,苏晚晴忧心忡忡地对林凡说:“林老板,歌源是个大问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没有新歌、好歌,咱们的磁带生意,迟早要遇到瓶颈。
”
苏明也挠着头:“是啊,我托南方的朋友带了几次带子,不是价钱贵得吓人,就是路上被查扣的风险大。
靠翻录电台节目,歌是新的,但音质不稳定,杂音大,做‘白金系列’肯定不行。
”
林凡沉默着,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
他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只是之前被“白金系列”的成功短暂掩盖了。
歌源,是磁带业务的生命线。
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刚刚建立起来的优势很快就会丧失殆尽。
“我们不能总靠这种…‘灰色’渠道。
”林凡抬起头,眼神凝重,“不稳定,风险也大。
我们必须找到稳定、合法的新歌来源。
”
“合法?”苏明苦笑一下,“上哪儿找啊?音像出版社出的那些合集,歌又老又土,年轻人根本不买账。
进口原版带?那价格,谁买得起?”
这正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当时的音像出版体制僵化,出版速度远远跟不上市场需求,而海外音像制品进口门槛极高,数量稀少,价格昂贵。
林凡沉思良久,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脑中逐渐成型。
他看向苏晚晴和苏明,缓缓说道:“或许…我们可以换个思路。
不一定要完全依赖现成的歌曲。
”
苏晚晴疑惑地问:“不依赖现成歌曲?那录什么?”
“我们可以尝试…自己做内容。
”林凡语出惊人。
“自己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