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看着自己这个爱将,眼中既有担忧,也有骄傲。
最终,在经过慎重讨论和向上级请示后,分局决定采纳李振邦的建议,组建一个精干的两人小组,前往苏北进行前期侦查。
组长由侦查科一位经验丰富、熟悉苏北情况的老同志担任,李振邦作为组员,主要负责线索分析和辨认嫌疑人。
临行前,气氛凝重。
张所长反复叮嘱:“振邦,出门在外,一切小心!安全第一!遇到情况,不要蛮干,及时与当地公安部门取得联系!”老赵默默塞给他一包烟叶和一小瓶烧酒,“乡下地方,冷,湿气重,必要时驱驱寒。
”王铁柱则帮他仔细检查了随身物品,特别是那封至关重要的、盖着大红公章的介绍信。
而最让李振邦心绪难平的,是林淑娴。
得知他要执行危险的外勤任务,林淑娴的脸上写满了担忧。
她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来分局送行,只能在李振邦出发前一天的傍晚,托人带给他一个小布包。
里面是一双厚实的羊毛袜,一双针脚细密的鞋垫,还有一张简短的字条,上面只有一句话: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务必珍重,盼平安归来。
”
字迹一如既往的清秀,却比任何长篇大论都更能传递那份深切的牵挂。
李振邦将字条仔细收好,抚摸着柔软的羊毛袜,心中充满了温暖的力量。
这份超越同志的情谊,是他此行最重要的精神支撑。
旅程的艰辛,远超李振邦的想象。
他们先乘坐拥挤不堪、缓慢颠簸的长途汽车,离开上海。
车厢里混杂着各种气味,路面坑洼不平,短短几百公里路程,竟走了整整一天。
抵达苏北的一个县城后,根据有限的线索,他们又换乘骡车,甚至依靠双腿,深入更为偏僻的乡镇。
眼前的景象,与上海的繁华截然不同。
这里更加贫穷,土坯房随处可见,村民们面有菜色,眼神中带着几分麻木和警惕。
语言沟通也存在障碍,浓重的方言常常需要连比划带猜。
李振邦的搭档,那位姓雷的老侦查员,是个沉默寡言、但经验极其丰富的老公安。
他教会了李振邦如何在不暴露身份的情况下与当地人打交道,如何从茶馆酒肆的闲谈中捕捉有用的信息,如何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