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的动作自然,但李振邦注意到,他烤火时,左手看似无意地在炉膛边沿,用炭灰画了一个极其简易的、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的箭头符号,箭头指向门外。
这是预备接头信号!
李振邦的心脏猛地一跳,但他表面不动声色,只是客气地说:“谢谢刘大爷,还麻烦您跑一趟。
”
“没事儿。
”老者抬起头,帽檐下的眼睛锐利而清醒,完全不像一个普通山野老汉,“这兔子肥,炖汤喝,暖和。
年轻人,刚来这地方,晚上别瞎跑,山里有狼,还有……不干净的东西。
”他特意在“不干净的东西”上加重了语气。
说完,他不再多留,拉低帽檐,推门又融入了外面的风雪中。
李振邦站在原地,心潮澎湃。
是他!“老猎人”!他以这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完成了第一次接触!那个箭头符号和“不干净的东西”的暗语,确认了彼此的身份。
他强压下激动,仔细回味着刚才的每一秒。
“老猎人”的伪装天衣无缝,他选择站长不在的时机,利用送野味的合理由头,传递了信息和警告。
这份老练和谨慎,让李振邦对这位从未谋面的战友,产生了深深的敬佩。
接下来的几天,李振邦更加留意屯子里的动静,尤其是那个“刘大爷”。
但他发现,“老猎人”就像真正融入了山林一样,再没有主动出现过。
他知道,这是潜伏工作的纪律,除非必要,绝不轻易接触。
但他并没有闲着。
根据“老猎人”的警告和之前的观察,他开始有意识地、更加隐蔽地收集信息。
他利用“技术员”的身份,以绘制简易地形图为由,在屯子周边“闲逛”,记下那些可疑人物(如皮货商、马寡妇、会计)的活动规律和可能的联络点。
他不敢记录,只能凭借超强的记忆力,回到木屋后默默复盘。
他发现,那个皮货商每隔七八天会出一趟远门,回来时爬犁上有时会多出一些不属于本地山货的物品。
马寡妇家夜间的陌生访客,似乎有一定的规律性。
而那个会计,经常往几十里外的区里跑,说是对账,但频率似乎过高了些。
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像散乱的拼图,暂时还无法拼出完整的图像。
但李振邦知道,他正在一步步地接近真相。
“老猎人”已经点亮了第一盏微弱的灯,而他要做的,就是顺着这灯光,在这片看似平静实则暗藏杀机的边境冰雪之下,小心翼翼地摸索前行。
喜欢沪上警事:1950请大家收藏:()沪上警事:1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