颖的抓手,让人耳目一新。
“第三,在体系构建层面,要有前瞻性。
不能只着眼于应对‘南川式’的洪涝灾害,要建立‘全灾种、大应急’的框架。
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都纳入统一的应急管理体系,实现‘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
这符合国家层面的改革方向,也能体现我们汉东省的先行先试。
”
林别的发言,逻辑严密,思路清晰,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更重要的是,他提出的一系列具体建议,都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直指当前应急管理工作的核心难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会场里一片寂静,只能听到记录的沙沙声。
政研室主任的眼神亮了起来,快速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
几位厅局领导也收起了最初的轻视,露出了深思的表情。
宋清河秘书长更是微微颔首,眼中赞赏之意毫不掩饰。
“好!说得非常好!”宋清河率先打破沉默,“小张同志这几点意见,切中要害,很有见地!特别是‘大数据平台’、‘能力认证’和‘全灾种、大应急’的提法,很有突破性!请政研室的同志,就按照这个思路,重点吸收小张的意见,对初稿进行大幅度的修改和提升!”
宋清河一锤定音。
林别的思路,成为了文件修改的核心指导方向。
接下来的日子里,林别在起草专班的地位悄然发生了变化。
他不再仅仅是一个提供案例的“顾问”,而是深度参与了修改稿的讨论和撰写。
很多关键的章节,政研室的笔杆子们都会主动来征求他的意见。
他凭借扎实的一线经验和超越时代的视野,往往能提出画龙点睛的建议,让文件的深度和高度都提升了一个档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最终形成的《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送审稿)》,获得了专班成员的一致好评。
宋清河审阅后,也非常满意,直接报送给了陈国光。
陈国光在仔细阅读后,做出了重要批示:“此件思路清晰,问题找得准,措施提得实,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操作性。
建议提交省委常委会审议。
”
这意味着,这份凝聚了林别大量心血和智慧的文件,即将成为指导汉东省未来应急管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而林别在其中发挥的关键作用,也在极小但足够核心的范围内,得到了公认。
然而,就在文件即将上会审议的前夕,一场针对林别的、更加隐蔽的风波,悄然袭来。
这天,林别接到孙莉的内线电话,让他去一趟她的办公室。
孙莉的脸色有些严肃。
“小张,坐。
”孙莉指了指对面的椅子,等林别坐下后,她沉吟了一下,开口说道:“有件事,需要跟你核实一下。
”
林别心中微微一紧:“孙姐,您请说。
”
“最近,机关内部有一些……议论。
”孙莉斟酌着用词,“主要是关于你在起草专班的工作。
有人说,你提出的那些‘大数据平台’、‘能力认证’之类的想法,过于超前,脱离实际,是为了出风头,博取领导关注。
甚至……有人说你可能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