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俗愿与沸鼎(2/3)
至带着一种令人安心的踏实感。
学徒生涯:汗水与算计
我的学徒生涯就此开始。
赵胖子没藏私,但教的东西,完全颠覆了我过去的认知。
这里没有公式定理,只有眼到手到的经验和锱铢必较的算计。
第一课:认识“商品”。
他带我去的不是菜市场,而是城郊的大型批发市场。
凌晨四点,天还是墨黑,批发市场里却已是人声鼎沸。
赵胖子像个灵活的胖子,在拥挤的摊位间穿梭。
“看蔬菜,别光看水灵不水灵。
”他指着一堆菠菜,“得看出成率!叶子太大的,杆子太长的,损耗都大。
要这种小叶短杆的,看着不起眼,但实惠。
”
走到土豆摊前,他拿起一个,掂了掂:“皮要薄,芽眼要浅,这种好削皮,省工。
别小看省这点人工,积少成多!”
来到丸类区,他更是如数家珍:“这个牌子的鱼丸淀粉太多,煮了容易烂,影响口感。
那个牌子的牛肉丸虽然贵点,但含肉量高,有嚼劲,能拉拢回头客。
还有这种廉价的蟹棒,纯粹是充数的,颜色要选这种橙红自然的,那种亮得不正常的,加了色素,少吃为妙。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拿着本子飞快地记录,不是记数学公式,而是记“菠菜损耗率约15%”、“XX牌牛肉丸进货价XX元,性价比最高”……这些,才是生存的法则。
第二课:熬制“灵魂”。
熬汤远不是把骨头扔进水里煮那么简单。
赵胖子的汤桶像个小型反应釜。
“猪大骨,一定要选敲开的,骨髓才能熬出来。
先冷水下锅,大火烧开,看见这浮沫没?”他指着锅里翻滚的灰色泡沫,“这都是血水和杂质,必须撇干净,不然汤色浑,味道腥。
”
撇净浮沫后,放入老姜块、几段大葱,还有他那个秘而不宣的香料包(后来我知道,无非是些常见的草果、八角、白芷,但比例是关键)。
然后,转为小火,“咕嘟咕嘟”地慢熬。
“火候是汤的灵魂,”赵胖子盯着那微微翻滚的汤面,眼神像个老道的巫师,“大火滚汤,小火吊鲜。
这汤,至少得熬四个钟头,才能把骨头里的精华都逼出来,汤色奶白,味道醇厚。
偷不得懒!”
我守着那桶汤,看着它从清澈变得微白,再变得如同玉液琼浆,空气中弥漫的香气越来越浓烈,仿佛在熬煮的不是骨头,而是时间本身。
第三课:洞察“人心”。
赵胖子还是个粗糙的心理学家。
他一边抓菜算账,一边给我低声讲解:
“看见那个扎马尾、背画板的姑娘没?每次都点青菜、豆皮,清汤。
这种姑娘,不是减肥就是预算紧,你给她抓菜时,手稍微松一点,多片豆皮,她能记你的好。
”
“那边几个穿篮球服的,浑身臭汗,正是能吃的时候。
多给他们推荐肉和丸子,特别是午餐肉、肥牛卷,单价高,他们舍得花钱。
辣度往高了推荐,出汗多,口味重。
”
“情侣一起来,一般是男的买单。
可以适当推荐点贵的,比如虾滑、乌鸡卷,男的在乎面子,多半会答应。
要是女的抢先开口点素菜,那这男的可能就有点悬喽……”
我听着,心里暗暗咋舌。
这哪里是卖麻辣烫,这分明是人性观察室。
每一个细节,都指向同一个目标——多卖钱。
自立门户:精打细算的“多多”
一个多月的学徒生涯,我晒黑了,手上添了几个烫伤的水泡和刀口,但心里却前所未有地充实。
出师那天,赵胖子拍着我的肩膀:“兄弟,地方我给你物色好了,大学城西侧那个转角,原来是个打印店,位置偏点,但租金便宜,门口还能摆桌子。
能不能成,看你的造化。
”
我用几乎低于废品价处理掉最后一批“潮升阁”的库存,换来了薄薄一沓钞票,加上我所有的积蓄,开始了“多多麻辣烫”的筹建。
每一分钱,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