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陆俊的感谢卡(1/3)
清汤老人离去时带来的那阵寒意,并未在我心头盘踞太久。
秋雨过后,大学城迎来了连续几个晴好的日子,阳光慷慨地洒满街道,也似乎驱散了那份关于“人心难测”的警醒。
或许是我下意识地不愿去深思,将那老人的话语与那碗未吃完的麻辣烫一同,归入了“不可解”的范畴,重新锁回了心底的某个角落。
我的注意力,更多地被拉回到了现实的经营与那本日益厚重的《卦食笔记》上。
时序已入深秋,空气里多了几分凛冽的干爽。
校园里的梧桐叶大片大片地变黄、飘落,铺满了人行道,踩上去沙沙作响。
这是一个离别的季节,也是新生涌入的季节。
大四的学生们开始穿着不合身的西装,奔波于各种招聘会,脸上带着憧憬与焦虑交织的复杂神情;而大一的新生们,则依旧保持着对大学城一切事物的新鲜感,三五成群地探索着各家小店。
“多多麻辣烫”里,每日依旧上演着相似的悲欢。
我站在柜台后,如同一个冷静的观察者,默然运用着“三维坐标轴”为往来的食客进行着无声的“诊断”。
一个穿着崭新西装、领带却系得有些歪斜的男生,点了一份加足了肥牛和午餐肉的麻辣烫,吃得满头大汗,吃完后对着手机屏幕反复练习着自我介绍(坐标定位:能量区超量,单一大量,口味中辣。
定位:高压面试前的能量储备与压力宣泄。
事件推测:即将参加重要面试,内心紧张)。
两个提着大号行李箱的女生,红着眼圈,点了一份鸳鸯锅底,分享着最后一顿在校的麻辣烫,互相叮嘱着“以后常联系”(坐标定位:均衡搭配,口味各异(清汤/微辣),份量共享。
定位:毕业离别前的情绪化消费与仪式感。
事件明确:毕业离校)。
一位母亲带着刚入学不久的女儿来吃饭,不停地往女儿碗里夹菜,嘴里念叨着“在学校要吃好,别舍不得花钱”(坐标定位:均衡搭配偏能量区与纤维区,口味清淡。
定位:亲情关怀与初离家庭的适应期。
常态行为)。
这些面孔,这些行为,如同河流表面的浮沫,不断涌现,又不断流逝。
我的笔记里增加了新的数据,模型的“准确率”在自我验证中似乎又提升了零点几个百分点。
我甚至开始尝试,根据坐标分析,对某些看似有“潜在需求”的顾客,进行更加隐晦的、试图引导其开口“咨询”的言语试探。
例如,对那个面试的男生,我会在他结账时看似随意地说一句:“面试前喝口热汤,定定神,发挥能更稳。
”他感激地看了我一眼,连连称是。
这种微小的影响力,让我获得了一种掌控般的愉悦。
这日清晨,天色刚蒙蒙亮,空气中还带着一夜寒凉凝结的露水气息。
我照例早早开门,打扫卫生,准备熬制当天的第一锅骨汤。
隔壁老陈的包子铺已是灯火通明,蒸笼摞得老高,白色的水蒸气汹涌而出,带着面食特有的甜香,弥漫了半条街道。
我正在门口擦拭招牌,老陈端着一个冒着热气的蒸笼走了过来。
他依旧穿着那身沾着面粉的白色工作服,脸上带着常年早起留下的疲惫印记。
“刚出笼的,肉的素的都有,趁热吃。
”他将蒸笼往我门口的简易小桌上一放,声音有些粗哑。
“谢了,陈哥。
”我放下抹布,搓了搓手。
这段时间,因着我沉迷于“卦食系统”以及周老板的频繁出现,我与老陈之间似乎隔了一层无形的膜,虽未再起争执,但那种曾经可以随意蹭包子、闲聊几句的熟稔,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