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毛肚藏机(1/3)
夏末秋初的黄昏,大学城喧闹未减。
斜阳透过“多多麻辣烫”蒙尘的玻璃窗,在油腻的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块。
空气里弥漫着骨汤久熬的醇厚与辣椒、麻油交织的复合香气,这是属于我的、也是这条街上最寻常的烟火味。
柜台后的我,正对着那本越来越厚的《卦食笔记》出神。
笔记的边角已被摩挲得起了毛边,里面不再仅仅是当初那些“菠菜概率”、“粉丝频率”的简单统计,而是逐渐增添了更多基于《周易》一些列古书卦象的推演符号和模糊的心得体会。
它像一块磁石,既吸附着我过往的观察,也隐隐指向某种未知的、令我既兴奋又不安的可能性。
店里人流如织,构成了我赖以生存,也是我最初观察世界的“三维坐标轴”。
X轴,是时间,也是运势的流转。
傍晚时分,是坐标轴上一个活跃的高点。
刚下课的学生们像潮水般涌入,带着青春的躁动与饥肠辘辘。
他们围坐在简陋的桌旁,高声谈论着课堂趣事、社团活动,或是朦胧的情感纠葛。
一个穿着篮球服、满身汗水的男生,点了一大碗加满肥牛和丸子的麻辣汤,风卷残云般吃完,又添了一份面,这是“乾卦”的旺盛精力与消耗。
另一桌,几个文静的女孩,小声分享着一碗酸甜口的番茄汤,搭配着油麦菜和豆腐泡,这是“兑卦”的愉悦与分享。
Y轴,是人心,也是性情的显化。
我能从点单的细节里,窥见他们此刻的心绪。
一个戴着厚厚眼镜的男生,反复纠结着是选微辣还是中辣,最终点了微辣却又自己去加了两大勺辣椒油,这是“离火”内心的纠结与外在的试图突破。
一个穿着职业套装的年轻女子,显然是附近公司的下班族,点单极快,只要了清汤煮些生菜和木耳,吃完便匆匆离去,眉宇间带着挥之不去的疲惫,这是“坎水”的劳碌与亟需补充。
Z轴,是事象,是具体的行为与选择。
他们为何而来?为果腹,为宣泄,为社交,或是为了一丝难以言明的慰藉?那个总在周三下午两点准时出现,只点“海带、土豆、粉丝”的清汤老人,他的存在本身,就像坐标系中一个恒定而神秘的点,我至今未能完全参透。
我正在心里默默为这些流动的点定位,店门“吱呀”一声被推开,带来的不是学生,而是一股与这烟火气格格不入的、带着香水与烟草混合的气息。
是周老板。
他今天穿着一身剪裁合体的藏蓝色西装,没打领带,衬衫领口随意地敞着,手腕上那块金表在夕阳余晖下有些晃眼。
他脸上堆着熟稔的笑容,眼神却像探照灯一样,迅速扫过店里喧闹的学生,最终落在我身上,更准确地说,是落在我手边那本摊开的《卦食笔记》上。
“张老板,生意兴隆啊!”他声音洪亮,自带一种掌控场面的气场,几个附近的学生不由地抬头看了他一眼。
“周老板,您怎么有空过来?”我放下笔记,站起身。
对他,我始终保持着一种警惕的客气。
这位靠着早年炒房发家,如今涉足“教育投资”的富商,是我这小店常客中的一个异数。
他第一次来,就点了一堆昂贵的菜品,出手阔绰,但那双精明的眼睛,总让我觉得他消费的不是麻辣烫,而是别的什么东西。
“路过,顺便来看看你。
”他笑着,很自然地走到柜台前,目光似无意地扫过笔记上那些外人看来如同天书的符号,“老弟你这店,别看不大,藏着真龙啊。
走,换个地方,哥请你吃顿好的,火锅怎么样?我知道一家,毛肚是一绝。
”
他的邀请不容拒绝。
我看了看店里,高峰期已过,小林(我雇的那个学生助理)应该能应付得来。
我点了点头,简单交代了小林几句,便跟着周老板走出了店门。
身后,是依旧沸腾的汤锅和鼎沸的人声;身前,是他那辆黑色的、光可鉴人的豪华轿车。
两个世界,一门之隔。
车子驶离了喧嚣的大学城,窗外的景物从林立的店铺、拥挤的人流,逐渐变成了宽阔的马路、高耸的写字楼和装修豪华的各类餐厅。
周老板的车里放着舒缓的爵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