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存折陷阱(1/3)
给周老板“观察”张记的三日之期,像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我的每一个日常动作都沾染上了一丝算计与不安。
然而,生活的洪流从不因个人的心绪而停滞,大学城依旧按照它固有的、充满烟火气的节奏运转着,如同我那口终日沸腾的汤锅,表面的翻滚之下,是无数细微变化的累积。
我对“三维坐标轴”的应用,在这份压力下,竟被迫变得愈发纯熟。
它不再仅仅是闲暇时的推演游戏,而是成了我过滤信息、理解周遭的一层本能滤镜。
清晨,坐标轴的校准时刻。
天色未明,我已在后厨忙碌。
挑选今日的食材,本身就是一个微型的卦象推演。
猪肉(坎水,主险陷,但也主滋养)需选前腿,肉嫩而脂肪分布均匀,过肥则显“兑泽”之奢靡,过瘦则显“离火”之焦躁。
蔬菜则讲究时令,秋日白菜(巽木,主顺入,通透)正当其时,汁水丰盈,能吸收汤味,又自带清甜,可调和汤中燥气。
豆制品如豆腐(艮卦,主静止,厚德)则需选用老卤点制的,质地紧实,久煮不烂,能承载滋味。
我一边清洗整理,一边下意识地为即将到来的食客们预演着他们的坐标。
赶早课的学生,点多在“乾”(能量充沛,如肥牛、丸子)与“震”(快速启动,如方便面、脆爽蔬菜)之间;晨练归来的老人,则偏向“坤”(温和滋养,如豆腐、山药)与“坎”(补充水分,如汤品本身)。
这清晨的坐标轴,清晰而充满活力,如同《黄帝内经》所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刻正是“生发”之时,卦象多明朗。
然而,我自己的坐标,却有些紊乱。
X轴(时运)上,似乎因周老板的出现而指向了“机遇”,但这机遇旁侧,缠绕着“风险”的迷雾。
Y轴(心性),则在“坚守本心”(坤之柔顺)与“抓住机遇”(乾之刚健)之间剧烈摇摆。
Z轴(事象),则明确指向了“张记困局”与“周老板的试探”。
这份内心的不宁,甚至影响了我熬汤的火候。
今日的骨汤,初尝似乎醇厚,但细品之下,总觉得少了一丝往日的圆融与平和,仿佛有什么东西未能完全熬化,沉淀在心底。
老陈来送包子时,照例舀了一小勺尝了尝,他没说好坏,只是抬眼看了看我,浑浊的目光里似乎洞悉了什么,最终只说了句:“心浮了,气就燥。
汤如此,人亦然。
”此言如暮鼓晨钟,敲在我心坎上。
他这包子铺,仿佛是我内心坐标的一个恒定参照点,总能在我偏移时,发出最质朴的警示。
早市刚过,人流稍歇,我正拿着抹布擦拭着已被岁月浸染得油光发亮的柜台,店门被轻轻推开。
是王姨。
她今天穿着一件半旧的碎花罩衣,手里拎着一个透明的塑料袋,里面装着几块冻得硬邦邦的豆腐。
她的脸色不像平日那般松快,眉宇间锁着一缕显而易见的愁容,眼神里带着几分犹豫和探寻。
“小张……忙着呢?”她走进来,声音比平时低了几分。
“王姨,您来了,快坐。
”我放下抹布,招呼她。
她是我这店里为数不多的、能让我暂时放下“坐标轴”审视,纯粹以晚辈身份对待的人。
她没有坐,只是把手里的塑料袋放在柜台上,“喏,前几天进的冻豆腐,没卖完,放着也是放着,你拿去下到汤里,好吃。
”依旧是那副“嘴硬心软”的腔调。
我接过,触手冰凉。
“谢谢王姨,您每次都想着我。
”
她摆了摆手,目光在店里逡巡了一下,似乎在确认没有其他客人。
然后,她像是下定了决心,从罩衣内侧的口袋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个用小手帕包裹着的东西。
层层打开,里面是一本红色的、边角已磨损的存折,以及一张印刷粗糙、色彩艳丽的宣传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