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基层科员——浮沉岁月(2/3)
个文档。
根据以往的经验,每次督察前,都需要准备大量的迎检材料。
他开始整理近三年的土地审批档案、耕地保护台账,将可能涉及的问题列成清单。
正忙得投入时,科长突然拍了拍他的肩膀,小林,跟我去趟局长办公室。
局长办公室里,烟雾缭绕。
分管副局长刘振国也在,桌上铺满了卫星遥感监测图。
小林,这次土地督察任务艰巨,尤其是几个重点项目的用地手续问题,需要有人专门负责材料梳理和解释工作。
局长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如鹰,建国推荐了你,觉得你工作细致,文字功底扎实。
林夏注意到墙角的文件柜里,整齐摆放着历年来的督察整改报告,最上方的档案盒还贴着醒目的红色标签。
林夏心里一紧,这既是机会也是挑战。
重点项目的用地问题向来敏感,一旦出了差错,就是严重的责任事故。
但他还是坚定地点点头,保证完成任务!当晚他留在办公室,把自己负责的工作内容列成时间轴,精确到每个小时需要完成的事项。
电脑屏幕右下角的时间跳到凌晨两点时,他泡了杯浓茶,窗外的城市早已陷入沉睡,只有路灯在细雨中晕开朦胧的光。
接下来的半个月,林夏开启了白加黑的工作模式。
每天最早到办公室,最晚离开。
档案室、审批科、规划科来回跑,调阅原始档案,核对审批流程,将每个项目的来龙去脉梳理得清清楚楚。
遇到不清楚的地方,他就向经验丰富的老同志请教,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要点。
有次为了核实某个项目的土地性质,他顶着烈日跑了三个乡镇,回来时衬衫都被汗水浸透,鞋子里还灌进了不少泥土。
一天深夜,林夏正在核对数据,突然发现某工业园区的用地批复文件存在时间逻辑矛盾。
他反复检查了三遍,又调取了相关会议记录,确定是早期工作疏忽导致的问题。
这个发现让他手心冒汗,如果在督察时被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他立即给科长打电话,电话那头传来窸窸窣的起床声,王建国在电话里沉默片刻:你做得对,明天一早我们向局领导汇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二天一早,林夏带着整理好的材料,忐忑地敲开了副局长的办公室。
刘振国仔细翻看材料,眉头越皱越紧。
小林,你做得很好,这个问题发现得及时。
他抬起头,不过处理起来比较棘手,需要向市里汇报,制定整改方案。
接下来的一周,林夏跟着工作组往返于市局和市政府之间,参与制定整改方案。
在市政府会议室里,他看着市领导们激烈讨论,第一次真切感受到自己工作的分量。
经过多方协调,问题最终得到妥善解决。
督察组进驻期间,林夏凭借扎实的准备工作和清晰的解释说明,赢得了督察组的认可。
总结会上,局长特别表扬了他,小林同志这种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值得全局同志学习!台下响起掌声时,林夏看见科长朝他竖起大拇指,眼角的皱纹里都藏着欣慰。
这次经历让林夏在局里崭露头角,也让他对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原来,平凡的岗位也能创造价值,只要用心钻研,总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然而,职场的复杂远不止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