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阁

首页 足迹
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中唐侠隐> 第十四回 天机犹可泄 孰能结死盟

第十四回 天机犹可泄 孰能结死盟(1/3)

唐宁急低头,见一只手伸到自己怀里行窃。

     唐宁手一翻,便将那只手擒住,手上加力,那人哎哟一声,被扯将过来。

    唐宁见那人年纪不过十七八岁,衣着也很光鲜,看样子是个纨绔子弟,又不缺银子用,分明是借人多盗窃。

    唐宁有心惩戒,手上再加一把力。

     那人痛得眼泪直流,苦苦告饶。

    唐宁惩戒得他也够了,看来这只手没个十天半月也好不了,再想行窃也是不能,便放手由他去了。

    哪知人群熙熙攘攘,窃贼甚多,不一会倒遇了三个,唐宁都是惩戒一把,便放了去。

    这些人都是些十几岁不学好的少年,乘人多浑水摸鱼,手法笨拙,也不是甚么惯偷。

     谁想这窃贼抓不胜抓,唐宁又抓着一位,却是三十多岁年纪,模样看上去象个农夫,头顶右臂都被灼伤了。

    原来寺门外许多信徒为表示对佛祖的虔诚,头顶燃灯,脊背烧烛,便烧伤了也依然在颂经念佛。

    这人看来也是信徒,却来行盗窃之事,唐宁喝道:“你窃人钱财,也不怕佛祖怪罪?” 那人咕咚跪下泣道:“大爷高抬贵手,饶了小人吧。

    小人从凤翔赶来,财物却遭人偷了,身无分文,连家也回不去,饭也没处吃,实在是没有办法才来偷东西。

    小人知道偷盗会遭报应的,但家里还有老婆孩子,我要是回不去,谁来养活他们啊。

    ” 唐宁见那人痛哭流涕,不似作伪,教他起身,问他时果然是个农夫,责备道:“你家境清贫,妻儿待养,却为何还要花费盘缠跑到京城来?” 那人叹道:“正是因为家业不兴,想求佛祖保佑赐福,谁知……”呜咽而泣。

     唐宁叹口气,从怀中取出一块银子递给他道:“这点银子与你作盘缠,尽快回家去吧。

    ”那人偷窃被擒,不被惩罚送官已是万幸,哪曾想唐宁会送银与他?迟疑着不敢接。

    唐宁将银子塞进他手中,那人才知是真的了,千恩万谢。

     远远的张阿大推着油车卖油,这些日子他跟着佛骨碾转各寺,生意兴隆。

    那些善男信女有的买油燃灯,有的给寺中布施,张阿大瞅得商机,得了大利,油担太小,已改成油车了。

     唐宁适才助人银两,惊动了一旁许多人,便有四五人围上来向他哭诉。

    这些人都为了能见佛骨,从乡下赶来,结果佛骨未见,盘缠或用尽或被窃。

    最离奇的是一个商人居然卖了家业,专从东都洛阳赶来,跟随佛骨跑了五座寺庙,至今未得一见。

    这些人不怪自身行事,只怪诚心未到,没有佛缘。

     唐宁本来便没甚么银两,适才给了那人,自己便只留一点铜钱。

    韦玉筝带得十几两银子,是韦母要她来布施的,区区十两又怎帮得这许多人?韦玉筝将银子交与唐宁,由他处置。

     唐宁道:“佛家教人为善,今日散财救济,虽然杯水车薪,也算一件善事,想来韦伯母不会怪罪我没有施舍给佛寺吧。

    ”韦玉筝点点头。

     唐宁便依那四五人的归程远近,将银子分割一下,交给各人道:“这一二两银子,实在济不得大事,诸位路上买些干粮,想方设法回乡吧。

    ”韦唐义举感动了周围一些善男信女,纷纷捐助,虽然只是十几文二十文,但集腋成裘,这四五人节省一些,也能回乡了。

     唐宁与韦玉筝钱财用光,便要回终南。

    听得有人呼道:“阿弥陀佛,唐施主好。

    ” 唐宁循声望去,见是大慈恩寺的弘光,便回礼道:“弘光大师,幸会。

    ” 弘光道:“唐施主既光临本寺,因何又不入门而去啊?” 唐宁笑道:“原为礼佛而来,今无银供奉,如何不去?” 弘光道:“佛法无边,只渡有缘人。

    唐施主仗义疏财,已结了善缘,今有佛祖真身舍利在此,唐施主何不一会?”便请唐宁入寺。

     门口众人鼓噪道:“我等在此已经等待多时,如何放他人进去。

    ”有人高呼道:“这和尚徇私。

    是个黑和尚。

    ”多人齐呼道:“黑和尚,黑和尚。

    ” 弘光合十道:“这位施主舍财济人,与我佛有缘,自然可进。

    ”他用内力送出,那些人虽然高声齐呼,依然被他声音盖下去。

     唐宁道:“弘光大师,适才多位捐助,可否放他们入寺?” 弘光道:“唐施主所言有理。

    ”便放适才助财的诸人入寺。

    这些人在门外苦候,至少也有半日,有的还从其它佛寺追随至此,燃灯饮食等开销何止数千文,而今只因捐助了十几文钱,便得亲瞻佛骨。

     唐宁随弘光入得大雄宝殿,见佛舍利被供奉在堂上,形如上指,长有两寸,光净若玉。

    他不信佛,也不下拜,韦玉筝为着母亲,拜了一拜,却见那些善男信女若痴若狂,叩拜念佛不止。

     大殿拜佛众人之中,却有一人屁股高撅,脸藏得很深,身着灰衣,口中不知胡乱念叨甚么。

    可巧韦玉筝拜佛时便在那人身边,无意中瞟得一眼,原来是西山神偷安子玉,见他伏在地上,一边念叨,一边画着什么。

     韦玉筝顿时兴起,倒要看看这西山神偷到底神在何处,也不告诉唐宁,远远的注意安子玉,却见他匆匆而去。

    韦玉筝心道这安子玉决不会如此简单便去,辞了弘光,拉着唐宁在寺中漫游。

     过了半个时辰,听得大雄宝殿外有人喧哗,两人过去看时,见安子玉在大雄宝殿外作怪态,或坐或卧,或倒立,或翻身,头上燃灯始终不倒。

    安子玉随手一抛,便现出一朵花来,再随手抛洒,落花纷纷,再盘膝坐定,高颂佛号,只见头顶燃灯忽然爆出彩花来。

    那些礼佛之人皆被惊动,都来看时,见安子玉花样层出不穷,却都与佛事有关,甚么天花乱坠、拈花一笑、舍身饲鹰,难为他想出这些怪招。

     弘明、弘光皆来观看,他们熟读佛经,自然更能领会,点头微笑。

     唐宁暗道不好,这安子玉分明是来偷佛骨的,莫非他还真礼佛不成?韦玉筝才笑嘻嘻的将适才安子玉拜佛的情形说了。

     唐宁道:“这安子玉定是在打佛骨的主意,这佛骨是皇帝看重之物,若被盗定然严加追究。

    安子玉虽然是个惯偷,却大半是嬉闹,又有‘四不为’,也不是大奸大恶之人,怎生阻止他才是?” 韦玉筝笑道:“我们两个上去和他打声招呼,他不吓得逃之夭夭才怪。

    ” 唐宁道:“现在喊明了,便喊安子玉,也说不得有人知道便是西山神偷。

    依西山神偷安子玉的名声,众人如何放得过他?门外那些纨绔所偷的也会栽在他头上,这也对他不公。

    ”携韦玉筝再进大殿,见那些信徒小僧都出殿看安子玉杂耍,仍有一些虔诚的信徒叩头拜佛,佛舍利依然安放堂上。

     那殿外的安子玉终于杂耍完毕,盘膝念佛,众人纷纷散开。

    弘光见唐宁重回大殿,过来打礼,转头只向佛指舍利望得一眼,立即脸色大变,头顶汗出如珠。

     唐宁问道:“大师不舒服么?” 弘光忙将唐宁韦玉筝引入静室,声音颤抖道:“唐施主,大事不好,我佛舍利被人盗去了。

    ” 韦玉筝笑道:“那舍利不是还在堂上么?” 弘光摇头道:“那堂上却是假的。

    ”唐宁道:“我适才也看过,与先前一样啊。

    ”韦玉筝也点头称是。

     弘光摇头道:“外表看去极为相似,但光相不同。

    我佛舍利光相变幻,乃是有灵之物,而堂上的却死气沉沉,是个死物。

    ” 唐宁自看不出甚么光相,叹道:“莫非真是西山神偷动了手?” 弘光摇头道:“那西山神偷出没江湖,老衲岂能不防?适才老衲与弘明师兄便一直望着他,目光不曾稍移,他决无动手之机。

    ” 韦玉筝道:“果真不曾稍移?”弘光道:“出家人不打诳语。

    老衲睁着两只眼,还是活棋。

    ”又岔到围棋上了。

     韦玉筝道:“没眨眼睛?”弘光道:“便是老衲眨了眼,那弘明师兄和那几个弟子也不会一起眨眼。

    ”韦玉筝笑道:“那么多人全盯着他,一定是他偷了。

    ”弘光道:“不可能啊。

    ” 唐宁笑道:“他自有办法。

    ”问弘光道:“那殿外的安子玉不知还在否?” 弘光道:“这安子玉一露身,我寺便已觉察,弘明师兄负责一直暗中追踪,想来不会使他轻易走脱。

    ” 唐宁道:“如此甚好,你我快去,莫使他走了。

    ” 弘光忙与唐宁韦玉筝赶到大雄宝殿外,却不见弘明和安子玉,又赶到大门口。

    弘明正走进来,道:“阿弥陀佛,这偷儿终于走了。

    ” 弘光顿脚道:“苦也。

    ”遂将佛舍利被换一事低声告知弘明。

    弘明也是呆了,半晌方道:“老衲一路盯紧,不曾见他近得大殿一步。

    莫非他有分身之术不成?”唐宁与韦玉筝对视一眼,韦玉筝差些便笑出来,忙咬唇忍住了。

     弘明又道:“殿中莫非另有贼人,借机盗取?” 弘光道:“佛舍利被安放在一丈余高的地方,若轻功不佳,定取不到。

    我寺日夜在门口盘查,四处设伏,除安子玉外,实无江湖人物混进来。

    岂不怪哉?莫非……” 唐宁道:“两位大师莫再猜测了,这佛指舍利应该是西山神偷安子玉窃了。

    ” 弘光弘明叹道:“阿弥陀佛,我寺大劫将至矣。

    ”佛舍利在大慈恩寺遭窃,一旦皇上动怒,合寺上下只怕全要无幸。

     韦玉筝一直笑吟吟的,这时也意识到事态严重,收了笑容道:“这偷儿,甚么不好玩,这佛骨便偷了去,一不能吃,二不能卖,偏要偷这个。

    ” 唐宁却淡淡笑道:“两位大师莫要叹息。

    如不出所料,这安子玉仍在寺中,请两位大师在门口及各处暗中设伏,定会擒住。

    ” 弘光弘明道:“这安子玉分明已从门中走了。

    ” 韦玉筝点点头笑道:“我宁哥哥说的不错,肯定还在寺里,不过再迟些,那可真走了。

    ” 唐宁道:“请两位大师信在下一言。

    ”弘光叹道:“如今之计,只有死马当活马医了。

    ” 弘明当即便去布置人手,弘光再请唐宁至静室相坐,唐宁笑道:“在下陪大师手谈一局。

    ”弘光再有多大的瘾,此时又哪来心思下棋,但见唐宁邀请,不好推却,他心不在棋上,棋力本比唐宁略高,这局却被杀得落花流水。

     一局未终,却听见静室外脚步声响,听得那安子玉声音嚷道:“我分明前来礼佛,如何诬我偷舍利。

    你见着我偷了么?你见着我偷了么?” 韦玉筝笑一笑,对弘光打个手势,拉着唐宁,悄悄避在帐后,见安子玉被弘明及几名弟子押将进来。

     安子玉叫嚷道:“臭和尚,凭甚么诬我。

    我在大殿外礼佛,又惹着你甚么事?”将全身上下衣袋物事全翻将出来,两手一摊道:“你们看有么?有么?”急冲冲的脾气看来是老二。

     弘明再搜他身上,果然再无别物。

    那地上一堆物事,除金银外便是一些手帕胭脂饰物和茶饼干粮之类,只有一个玉管与佛指舍利端的十分相象。

    弘光拣起玉管,细细看过道:“这是何物?” 老二嬉笑道:“臭和尚想佛骨想得疯了,连玉管都要吞没,你想要便拿去,我却要走了。

    ”抬脚便要走。

     弘明想要拦他,却又无凭据,十分尴尬。

     韦玉筝一拉唐宁,从帐后走出来,笑道:“这一位安子玉,别来可好?” 老二回头见是韦玉筝和唐宁,拔脚便要逃,弘明伸臂一拦,老二便泄了气,乖乖的不再反抗。

     韦玉筝笑道:“这一位安子玉,见了故人怎不问好?”唐宁平素里太过认真,不大开玩笑,但一见这安子玉,心情便忍不住被带得轻松好动,便也重复道:“是啊,这一位安子玉,见了故人怎不问好?” 他二人讲的是“这一位”安子玉,那老二听得心惊胆战,生怕他们将秘密泄露,上下牙齿直撞,道:“你这小……小……唐公子,好。

    ”老二本要说“你这小子”,话出口忙收住了。

     唐宁正色道:“安子玉,你偷甚么不好,偷这佛骨来作何用?一不能卖,二不能用,还要日日被官府通缉捉拿,是要杀头的。

    再说江湖中人知道舍利在你手里,还不来抢夺?” 那西山神偷来偷舍利,自然不是为了用,也不是为了卖,只是听闻长安附近争相礼佛,一时贪玩而已,全不想后果。

    老二听了唐宁的话,才知道后果严重,虽然不怕官府缉拿,但江湖中人来抢麻烦就大了。

    他虽贪玩滑稽,又不痴傻,怎能不顾后果,当下连连点头。

     唐宁道:“只要你将佛骨舍利还给大慈恩寺,此事便不声张,大家相安无事,不然的话……” 韦玉筝抢着道:“后果可不得了。

    你自己最清楚了,是不是啊,这一位安子玉。

    ” 老二心惊肉跳道:“舍利如今不在我身上。

    ” 唐宁点头道:“好,限你一个时辰将舍利还来。

    ”请弘明放他走。

    弘明将他捉到,自然不肯轻易再放他溜掉,便要跟随。

    唐宁道:“弘明大师,你若跟着他,反取不到。

    ” 弘明虽不明所以,但见唐宁成竹在胸,适才又见他料定西山神偷窃了佛骨又留在寺内,当真料事如神,便放老二过去。

     唐宁再邀弘光下棋,当真是主客易位,弘光神色初定,此番总算旗鼓相当。

    过得大半个时辰,果然老二将佛指舍利还来,将地上物事收了去,那玉管却不要了。

     弘光将玉管与舍利拿来相比,大小长短都相同,细看自然不同,但若悬起一丈多高,离得远些,加上殿中又暗,实难分别。

     弘明弘光对唐宁二人再三称谢,弘光依然想不通安子玉如何能盗走舍利,便向唐宁请教。

     唐宁笑道:“此间秘密不便告知。

    ”韦玉筝也笑道:“天机不可泄露。

    ”却伸出三个指头。

     唐宁与韦玉筝走后,弘明弘光苦苦思索韦玉筝的三根指头代表甚么含义,弘光猜是一个真舍利加两个假舍利,弘明猜是佛骨一劫正应三个时辰,后又猜到三千大千世界,总之所有带“三”的佛经故事,却始终猜不透。

    直直过了三日,两个老僧这才作罢,相视一笑,原来这“三”便是要两人妄猜三日,两老僧霍然顿悟。

     唐宁与韦玉筝一路谈笑而归,到了韦曲,见太子东宫仪仗仍在,唐宁道:“这太子居然到长安剑宫一坐便是整日,好生奇怪。

    ” 韦玉筝道:“你前去拜见你的阎大哥不就知道了?” 唐宁道:“阎大哥所为大事,我何必去麻烦他?” 剑宫门里紫影一闪,唐宁看得清楚,连忙带韦玉筝离去。

     韦玉筝笑道:“是凤儿吗?宁哥哥怎么不见她。

    ” 唐宁心道:“明知故问。

    ”忽听韦玉筝道:“她才舍不得杀你。

    ” 唐宁摇摇头,心中不是滋味。

     韦玉筝忽叹口气,道:“宁哥哥,我……我怎么觉得好对不起她。

    ” 唐宁心中想起凤儿那日的话:“自今而后,天荒地老,生不相见。

    ”想到凤儿从此跟着那暴戾冷僻的紫衣女子,轻轻长叹一声。

     韦玉筝抬头看看唐宁,欲言又止。

    适才欢快的心情顺风而逝,二人再不说话,默默赶路。

     二月份平卢之战结束,迫于大军压境,驼山派内部生变,主张归顺朝廷的一方联合掌握军权的将军将李师道斩杀,自安史之乱后六十多年的藩镇割据终于结束。

     唐宁想起李贺,这日里便到太乙宫为李贺设一小小的祭坛,告慰道:“李贺公子,虽然你壮志未酬,郁郁而终,但你希望社稷一统的愿望已经实现,你也可以安息了。

    ” 到了四月天气,因袁聪出嫁,唐宁与太乙门同去庆贺。

    郑奇最喜做游侠,常希望与唐宁行侠江湖,此番本想得了自由,不料作了侍卫,有此机会,便称病告假,定要来凑热闹。

     华山北峰下,青柯坪东西新起两座道观,张灯结彩,煞是热闹。

    华山派云阳道长本喜情静,但爱女出阁,终究是件大事。

    太乙门与华山派渊源深厚,少不得知会,其余便只知会了老叫花子。

     云阳道长只在内里接待胖大道士与老叫花子这几位平辈,一干小辈便由其大弟子接待。

    唐宁常到华山,却从未见过这位华山派的大弟子,原来他在嘉午台小华山执掌道观。

    老疯头忙里忙外,看样子成了总管。

     那大弟子道:“今日二师弟与小师妹成婚,各位师弟妹前来祝贺,总须尽欢,愚兄的意思是行个酒令如何?” 唐宁心道:“怪不得见不到韦玄中,原来作了新郎。

    ”大是高兴,道:“猜拳射覆,一者不雅,二者太闷,不若大家便讲故事吧,只需与道佛相关。

    ” 这一年长安迎佛骨之事轰轰烈烈,从去年腊月直至四月初八东市僧斋大会,又有杂乐百戏助兴才告结束,历时近五个月。

    这五个月来长安首要话题便是迎佛骨,而征讨平卢、统一海内却在其次了。

     郑奇道:“不知道神仙故事算不算?” 不想华山派几名弟子看着他极是奇异。

     郑奇道:“我说错了么?道士讲神仙,天经地义。

    ” 大唐道家兴盛,除江南符箓派外主要有两处,一处便是终南山太乙宫,一处是中条山五老峰。

    天下人若求度牒,即取得道士身份,不是到终南山便是到中条山,天下道观多从这两处分支。

     太乙宫与中条山俱是以道家内功修行的,即所谓修炼内丹,但自隋末唐初中条山出了一个张果之后,中条道士便开始转向神仙一派,求长生不老药,炼起了外丹。

     太乙、华山两门皆以道
热门推荐

书友正在读: 我女儿来自未来 医师1879 黑道悲情2 我的重生画风不对[综恐] 铁掌无敌王小军 绝对权力 弄潮(掌舵者) 星照不宣 穿越者 妖孽兵王 商海谍影 坏蛋是怎样炼成的 猎赝 男人都是孩子(无限关爱有限责任) 咸鱼翻身的正确姿势 逍遥药仙 文娱新贵 祖宗们拿刀逼我做菜 被迫成名的小说家 刑警荣耀 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 挂职 巴国侯氏 我女友是up主 女权世界的真汉子 龙王戒 重生之我是我二大爷 我女儿来自未来 铁掌无敌王小军 穿成幼崽后被捡走养成了 坏蛋是怎样炼成的 男人都是孩子(无限关爱有限责任) 逍遥药仙 我成了大佬的掌心人鱼 转生眼中的火影世界 天后她多才多亿 意图(官场浮世绘) 星云幻想I游戏学园篇 无限之开荒者 不朽剑神 在名侦探中身兼五职 七界传说前传 我有一刀在手 直播开荒,资产百亿! 盗墓笔记:南部档案(食人奇荒) 黄河鬼棺之2:尸变九龙坑 隐侠传奇 游侠录 七星龙王 白眉大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