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春风化雨(3/3)
李世民勃然大怒:"荒谬!朕就是御驾亲征,也绝不让兕子远嫁蛮荒!"
"父皇息怒。
"李承乾安抚道,"此事蹊跷,儿臣以为,松赞干布此举怕是另有所图。
"他转向马周,"使者现在何处?"
"安排在鸿胪寺住下了。
据驿丞观察,使者团中混有数名工匠模样的人,一直在暗中记录驰道的构造。
"
李承乾眼中精光一闪:"果然如此!松赞干布是眼红我大唐的驰道技术。
"他略一沉吟,"这样,明日朕亲自接见使者,你们如此配合..."
次日朝会,吐蕃使者禄东赞恭敬地献上国书和礼物。
李承乾端坐龙椅,神色淡然:"贵国赞普的美意,朕心领了。
但晋阳公主年纪尚小,不宜远嫁。
"
禄东赞正要争辩,忽听殿外传来一阵骚动。
只见晋阳公主一身素衣,手捧医书走了进来,身后跟着两名抬着担架的侍从,上面躺着个吐蕃装束的伤员。
"皇兄恕罪。
"小公主盈盈下拜,"儿臣方才在太医署救治了一名吐蕃商队的伤者,听说使者在此,特来请示是否让他随团回国。
"
禄东赞大吃一惊:"这...这是我团中前日失踪的马夫!"
"此人摔下山崖,肋骨断了三根。
"晋阳公主平静地说,"若非发现及时,早已丧命。
现在伤势虽稳,仍需静养月余。
"
朝堂上一片哗然。
李承乾借机说道:"使者请看,我大唐公主精研医术,悬壶济世。
若远嫁吐蕃,岂不是辜负了她救死扶伤的志向?"
禄东赞哑口无言。
这时,工部尚书阎立德出列:"殿下,臣倒有个提议。
既然吐蕃羡慕我大唐技术,不如派工匠前去指导他们修路,以换取边境和平。
至于和亲之事,大可择宗室女封为公主下嫁。
"
这一提议既保全了晋阳公主,又给了吐蕃台阶下。
禄东赞思索再三,终于点头同意。
朝议决定:封宗室女为"文成公主",择吉日下嫁吐蕃;同时派遣十名工匠赴吐蕃,指导修筑"唐式官道"。
退朝后,李承乾在偏殿单独召见禄东赞。
屏退左右后,他直截了当地问:"松赞干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禄东赞犹豫片刻,终于坦白:"不敢欺瞒殿下。
我吐蕃地处高原,物资运输艰难。
赞普见识过大唐驰道之利,确实心生羡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早说不就得了。
"李承乾轻笑,"朕可以派工匠助你们修路,但有两个条件:一,吐蕃必须停止侵扰吐谷浑;二,开放边境互市。
"
协议达成后,李承乾特意带禄东赞参观了长安郊外的驰道施工现场。
看着工匠们用标准化的方法夯筑路基、铺设石板,禄东赞由衷叹服:"大唐技术之精,令人叹为观止。
"
"技术无国界。
"李承乾意味深长地说,"只要吐蕃真心交好,朕不吝分享。
"
当夜,李承乾在宫中设宴款待吐蕃使者。
宴席上,晋阳公主亲自演示了新编的《急救手册》中的包扎方法,赢得满堂喝彩。
禄东赞感慨道:"早闻大唐公主博学多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
宴席散后,李承乾独自来到太仓。
看着仓库里堆积如山的澳洲面粉、南洋香料和江南稻米,他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这些来自帝国四面八方的物产,正通过日益完善的交通网络,滋养着大唐的每一个角落。
"殿下,夜深了。
"马周轻声提醒。
"马卿,你说百年之后,后人会如何评价这个时代?"李承乾突然问道。
马周沉思良久:"臣以为,后人会说...这是一个润物无声的时代。
没有惊天动地的征战,没有轰轰烈烈的变革,但百姓的生活,却在一点一滴地变得更好。
"
李承乾笑了,目光投向远方。
在那里,初升的朝阳正将第一缕金光洒向万里山河。
喜欢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请大家收藏:()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