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新政颁发,旧贵阻挠(1/3)
咸阳宫,麒麟殿。
朝会的气氛沉凝如铁,百官垂首,连呼吸都刻意放得轻缓,唯恐惊扰了御座上那位年轻却已显露雷霆手腕的新君。
“陛下,臣有事奏。
”列班中,丞相冯去疾手持象牙笏板,缓步出列。
他花白的胡须微微颤动,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沉重,“据各地呈报,今年关中数郡遭遇大旱,赤地千里,颗粒无收,百姓流离失所,情势危急。
臣恳请陛下,酌情减免赋税,以安民心。
”
话音一落,殿内愈发寂静。
所有人的目光都若有若无地瞟向了龙椅上的扶苏。
他们都清楚,大秦的国库在先帝晚年大兴土木、连年征战之下,早已是外强中干。
此刻减免赋税,无异于雪上加霜。
更何况之前扶苏已经下令减轻赋税,此刻冯相上奏酌情减免?还不如直接说减除关中赋税。
在他们的认知里,依照大秦惯例,即便是灾年,赋税也从未有过全免的先例,顶多是缓征罢了。
然而,御座上的扶苏却连片刻的犹豫都没有。
他那双深邃的眼眸扫过冯去疾,声音清晰而坚定,每一个字都如同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满朝文武心中的惊涛骇浪。
“准奏!”扶苏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响,“传朕旨意:凡受灾之地,免除一年田租、赋税、徭役,一概全免!其余未受灾各郡县,朕亦感念上天有好生之德,与民休息,赋税减半!”
“陛下,三思啊!”御史大夫急切出声,“国库空虚,军饷、官俸、宫廷用度……皆是巨额开支,若如此大规模减免,恐难以为继啊!”
扶苏的目光陡然变得锐利,如鹰隼般盯住了那位御史大夫,一股无形的威压瞬间笼罩了整个麒麟殿。
“朕问你,是钱重要,还是我大秦的子民重要?”他冷冷反问,“国库空了,可以再想办法充盈。
若是民心散了,这万里江山,又由谁来支撑?朕要的是一个万民归心的大秦,不是一个守着金山饿死百姓的空壳王朝!”
一番话掷地有声,那位御史大夫顿时面色惨白,冷汗涔涔,喏喏连声,再不敢多言。
扶苏并未就此罢休,他转向侍立一旁的内史蒙毅:“蒙卿,朕命你即刻在各地设立‘惠民仓’,开官仓,调集粮食,用于赈济灾民。
朕给你督查之权,你给朕盯紧了,从粮仓到灾民的口中,这中间但凡有一粒米不翼而飞,朕不管他牵涉到谁,官居何位,一律,杀无赦!蒙卿万不要让朕失望!”
“臣,遵旨!”蒙毅躬身领命,眼中闪烁着决然的光芒。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道旨意,更是新君对他毫无保留的信任,以及对天下苍生的承诺。
圣旨一下,如春风化雨,迅速传遍了关中乃至整个大秦。
当那份盖着玉玺的布告张贴在各城门口时,无数面黄肌瘦、眼神麻木的百姓先是难以置信,反复确认后,爆发出震天的欢呼。
他们跪倒在地,朝着咸阳的方向,一遍遍地叩首,泪水混着尘土,模糊了视线。
家家户户自发地燃起香火,不是祭拜虚无缥缈的神明,而是为他们的新君——二世皇帝扶苏祈福。
一时间,“仁君”之名,传遍四野。
然而,扶苏的雷霆手段,才刚刚开始。
就在减免赋税的旨意下达次日,他又签署了登基以来的第一道正式圣旨,一道足以动摇秦法根基的圣旨。
“自即日起,正式废除‘一人犯罪,全家连坐’之律!”
消息传出,咸阳震动!
连坐法,自商鞅变法以来,便是秦国赖以维持严酷统治的基石,早已深入人心,被视为不可动摇的“祖制”。
如今,新君竟要将其废除?
不等那些守旧的臣子们反应过来,扶苏的命令已经得到了最彻底的执行。
京畿各地的监狱大门轰然打开,数千名因亲人犯罪而被株连入狱的无辜者,带着镣铐的印痕和满脸的茫然,重见天日。
他们中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尚在襁褓的婴孩,有手无缚鸡之力的妇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