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酒肆闲话 质子的价值(1/3)
市廛的喧嚣如同涨潮的海浪,在身后渐渐退去。
一步踏入那间挑着“辛”字青旗的酒肆,仿佛跨入了另一个世界。
酒肆不大,夯土地面扫得还算干净,摆着五六张原木色的矮案和坐席。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麦酒醇香、黍米蒸饭气息以及淡淡霉味的复杂味道,不算难闻,反而有种让人放松的、属于平民阶层的踏实感。
此时已过最热闹的饭点,只有角落里坐着两个老翁,就着一碟豆子,慢悠悠地对饮,低声絮叨着家长里短,像两棵在墙角生了根的安静蘑菇。
柜台后,一个围着葛布围裙、身材微胖的中年人正埋头用布巾擦拭陶制的酒爵,听到脚步声,抬起头,露出一张圆润和气的脸,眼睛不大,笑起来眯成两条缝,透着生意人特有的热情与精明。
“哟,两位客官,快里面请!是用饭还是饮酒?”他放下酒爵,快步迎了上来,手脚麻利地将吕不韦主仆引到一张靠窗(如果那仅容一只猫钻过的洞口能算窗的话)的干净案几前。
“寻个清净,饮几杯酒,解解渴。
”吕不韦从容落座,姿态优雅,与这略显粗陋的环境形成微妙对比,却又不显得突兀。
吕槐则默默侍立在他身后侧方,目光习惯性地扫视店内环境。
“好嘞!小店有自酿的邯郸春,用的是城外清河水,醇厚甘冽,还有新到的黍米蒸饭,配上鼎烹的鹿肉(或许是更便宜的豕肉或狗肉),最是解乏!”掌柜的口齿伶俐地推荐着。
“便依掌柜,一壶邯郸春,两样清爽小菜即可。
”吕不韦微笑点头,显得很好说话。
“客官稍候,马上就来!”掌柜的唱了个喏,转身去张罗。
不多时,一壶温好的酒,两碟小菜——一碟腌渍的荇菜,一碟切得薄薄的、酱色的肉脯——便端了上来。
酒是浊酒,带着些许未滤净的糟粕,呈淡淡的琥珀色,盛在粗糙的陶爵里。
吕不韦并不介意,端起酒爵,先观其色,再凑近轻嗅,最后浅尝一口,细细品味,然后由衷赞道:“掌柜的,好酒!入口温润,回味绵长,这酒曲和火候,把握得恰到好处,比我在大梁喝过的所谓名酿,也不遑多让。
”
这称赞并非虚情假意。
吕不韦深谙人性,深知对这类小本经营的掌柜,直接而内行的赞美,远比扔过去几枚布币更能拉近距离。
果然,掌柜的一听,圆脸上顿时绽开由衷的笑容,仿佛遇到了知音,话匣子也打开了:“哎呦!客官您真是行家!不瞒您说,我家这酿酒的手艺,是祖传的!选粮、制曲、发酵、火候,哪一道工序都不敢马虎。
这邯郸城里,达官贵人们自然喝不上咱这小店的酒,但往来行商、市井老饕,可有不少就好这一口!”他得意地用布巾擦了擦手,“客官您是刚来邯郸?”
吕不韦放下酒爵,拿起竹箸,夹起一片肉脯,姿态闲适:“是啊,刚办完一批货,歇歇脚。
这邯郸城,不愧是赵国的都城,市面繁华,人物荟萃,每次来,都能见到不少新鲜面孔。
”他看似随意地将话题引向了自己真正的目标。
掌柜的深有同感,凑近了些,压低了些声音,带着点分享秘密的亲昵:“可不是嘛!如今这世道,哪里都不太平,就咱们赵国还算安稳,四方人物都往这儿聚。
要说人物嘛……”他歪着头想了想,“奇人异士谈不上,但各国来的‘显贵’,倒还真有一位,就是……嘿嘿,有点特别。
”
吕不韦心中一动,面上却不动声色,又抿了一口酒,配合地露出感兴趣的表情:“哦?特别在何处?莫非是哪国的公子王孙,微服私访?”
“微服是真,‘私访’可就谈不上了。
”掌柜的嗤笑一声,那笑声里带着几分市井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