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偶遇“丧家犬”与“仁”的初体验(2/3)
的最友好、最鼓励的语气说道:“老人家,看您这样子,怕是走了不少路吧?这麦饼您拿着,先垫垫肚子,虽然硬了点,但总比饿着强。
您别愁了,生活就像您刚才说的那‘海’,有时起,有时落,没什么过不去的坎儿!要乐观,要相信……要相信明天会更好!说不定明天雨停了,您就能遇到好事呢!”
他把能想到的现代鸡汤语录都熬了点出来,虽然知道对方可能听不懂“乐观”“相信明天”这些词,但还是想安慰一下这个看起来很失意的老人,毕竟在这陌生的时代,能遇到个愿意说话的人不容易。
老者抬起头,疑惑地看向马骥。
他的头发和胡子都白了大半,用一根简单的木簪挽着,碎发贴在额头,被雨水打湿了些,脸上布满了皱纹,却透着股儒雅的气质,不像普通的农夫或商贩。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眼睛——虽然带着疲惫,但依旧亮得像有光,透着股看透世事的睿智,像是能把人心里的想法都看穿。
他接过麦饼,对着马骥拱了拱手,声音带着浓重的鲁地口音,有些字咬得不清,马骥连蒙带猜,勉强能听懂:“多谢足下好意。
足下言语……倒是新奇,老夫不甚解。
何为‘乐观’?何为‘明天会更好’?”
“就是别放弃希望啊!”马骥赶紧解释,生怕对方听不懂,还特意比划起来,指着外面的雨,“您看,现在下雨了,看着挺让人烦的,但雨总会停的,停了之后还会出太阳,说不定还能看到彩虹;您现在觉得愁,说不定明天就能遇到懂您的人,能帮您解决烦恼,所以别放弃,先把肚子填饱,才有劲想别的!”
他还指了指茶棚外的夕阳——雨小了些,乌云裂开一道缝,夕阳的光从缝里漏出来,把远处的山染成了橘红色,连带着雨丝都变成了金色:“您看这夕阳,红得跟您刚咬的麦饼心似的,多喜庆!还有这山,多绿啊,像刚长出来的青菜,看着就有生机,您要是多看看这些好看的东西,心情肯定会好起来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老者被他这生动的比喻逗笑了,眼角的皱纹舒展开些,原本紧锁的眉头也松开了些,嘴角扯了扯,露出点笑意:“足下言语虽怪,却也通透。
‘夕阳如红薯’‘青山如青菜’,倒也贴切,老夫还是第一次听人这么形容。
老夫孔丘,自鲁国而来,周游列国,欲行仁道,教诸侯以礼治国,让百姓安居乐业,奈何诸侯皆重利轻义,只想着争夺土地和人口,无人肯用老夫之策,老夫这一路,碰壁碰得头都破了……”
说到最后,老者又叹了口气,眼神里的失落又浓了几分,拿起桌上的凉茶喝了一口,茶的涩味好像也没那么明显了。
“孔丘?”马骥心里嘀咕了一句——这名字好像有点耳熟,却想不起来在哪里听过,只觉得这老头虽然愁眉苦脸,但说话挺有学问的,不像普通人,知道“仁道”“礼”这些词,比他这个冒牌采风使强多了。
他拍了拍老者的肩,安慰道:“孔老头,别愁了!仁道不行,就先歇会儿!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您看您都这么大年纪了,要是把身体累坏了,以后就算有人想用您的策,您也没力气去了!饿了就吃饼,渴了就喝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