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国运沉浮风雨路,抗战前夜暗流涌(2/3)
重要一员。
“毛处长,对日情报搜集方面,有无新的进展?”我问道。
毛人凤递上几份密报,脸色严肃:“韩次长,据我们潜伏在天津、北平以及伪满洲国的情报员报告,日军在这些地区的军事调动日益频繁。
其在华北的驻屯军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冬季实战演习,演习内容包括攻城战、渡河战以及夜间突袭等科目。
此外,据可靠消息,日本国内的军事预算大幅增加,军工生产线正在加班加点地运作。
”
我接过密报,仔细阅读。
每一个字都像冰冷的铁钉,敲击着我的神经。
“还有呢?”
“在经济方面,日方正在通过各种渠道,加紧搜刮我东北三省的战略物资,尤其是煤炭、铁矿石。
同时,他们还在华北地区大量倾销日货,企图通过经济手段控制我市场。
”毛人凤补充道。
我重重地将密报拍在桌上,心中怒火翻腾。
这些侵略者,不仅要夺我山河,更要榨干我民族的血汗!“立即将这些情报,汇总呈报军委会。
同时,命令各地情报人员,务必提高警惕,重点关注日军的兵力部署、武器装备以及物资调运情况。
任何异常,都要立即上报!”
“是!”毛人凤立正敬礼。
我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头的怒火。
现在不是愤怒的时候,而是要冷静地应对。
“毛处长,关于日军在华北的间谍活动,有无新的发现?特别是针对我军高级将领的策反和渗透。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毛人凤面露难色:“韩次长,日军特务机关在华北活动猖獗,他们利用各种手段,收买、策反我方人员。
我们在内部也发现了一些可疑分子,正在秘密调查中。
目前尚未发现针对核心决策层的渗透。
”
我心里一紧,这才是最危险的。
一旦决策层被渗透,后果不堪设想。
“务必加大力度,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尤其要警惕那些在日留过学、与日方有旧的军政人员。
”我知道这句话有多么沉重,但我别无选择。
民族存亡之际,任何一点仁慈都可能是致命的。
送走毛人凤,我感到一阵疲惫。
情报战线,同样是看不到硝烟的战场,其残酷程度丝毫不亚于正面交锋。
下午,我召集了军政部后勤次长陈继承将军,以及军需署署长俞大维先生。
陈继承将军是一位稳重干练的军人,对后勤保障工作经验丰富。
俞大维先生则是一位留美归来的学者,精通军工生产和管理,也是一位实干家。
“陈次长,俞署长,抗战的号角随时可能吹响。
我需要你们在后勤保障方面,拿出最详细的计划。
”我开门见山地说道。
陈继承将军首先汇报:“韩次长,目前军需署正在加紧采购各类战略物资,包括粮食、被服、药品等。
但由于国内工业基础薄弱,许多重型武器和关键零部件仍需依赖进口。
我们正在与欧美各国接洽,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军事援助。
”
我点点头,这正是我最大的担忧。
“进口固然重要,但我们不能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别人身上。
俞署长,国内的军工生产能力,能否在短时间内大幅提升?”
俞大维先生扶了扶眼镜,脸色凝重:“韩次长,目前我国的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能够生产的武器装备有限。
例如步枪、轻机枪、迫击炮等,尚能勉强自给。
但重炮、坦克、飞机等,几乎完全依赖进口。
我们正在积极从德国引进技术,并尝试仿制部分武器。
但从技术引进到批量生产,需要漫长的时间。
”
我心里清楚,这些都是积贫积弱的中国所面临的现实。
我不能指望奇迹,只能在有限的条件下,发挥出最大的潜能。
“我知道困难重重。
但我们必须咬牙坚持。
俞署长,我需要你详细列出目前所有能生产的武器清单,以及最大产能。
同时,重点关注弹药生产,尤其是步枪弹和手榴弹的储备,务必保证充足供应。
陈次长,你负责全国各地的战略物资储备点的选址和建设,务必要分散,要隐蔽,以防日军空袭。
”
陈继承和俞大维都郑重应下。
他们明白我话语中的紧迫感。
“此外,”我补充道,“伤员救护和医疗物资的储备,同样是重中之重。
抗战一旦爆发,伤亡人数必将是天文数字。
我们必须做好最坏的准备。
”我几乎能预见到那些血肉横飞的场景,心中一阵绞痛。
晚上,我一个人在办公室里,对着地图,久久不能平静。
我拿出一张白纸,在上面写下“战争潜力”四个大字。
这是我必须深挖的课题。
我不仅仅要指挥军队打仗,更要指挥整个民族,去激发她所有的潜能。
第三周:1937年2月15日至2月21日
第三周,天气依然寒冷,但北平城里,一些不寻常的迹象开始显现。
街头巷尾的讨论,从西安事变逐渐转向了“抗日”,虽然声音不大,却能感受到一股暗流在涌动。
我的心头沉重,因为我知道,这不是和平的希望,而是战争的序曲。
周一上午,我召集了军事委员会的高级幕僚会议,参与者包括军事训练总监部的部长何应钦将军的副手、陆军大学校长杨杰将军,以及总参谋部作战厅厅长刘斐将军。
杨杰将军是一位资深将领,对德国军事理论研究颇深。
刘斐将军则以其严谨的治军风格和深远的战略眼光而着称。
“各位,当前的形势,想必大家心知肚明。
日军在华北的军事行动,已经越来越趋向于实战化。
我军必须做好一切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全面战争。
”我开门见山地说道。
杨杰将军首先发言:“韩次长,陆军大学已经按照您的指示,调整了教学大纲,加大了对现代战争理论和游击战术的教学比重。
我们也正在组织教员编写一系列针对日军特点的战术教材。
但要真正提高部队的战斗力,还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实战演练和装备更新。
”
我点点头,杨杰将军的工作是基础性、长期性的。
“实战演练必须进行,但要避免与日军发生摩擦。
训练场地和演练科目要慎重选择。
刘厅长,作战厅对华北地区的防御部署方案,有无新的进展?”
刘斐将军打开一份地图,指着平津地区,沉声道:“韩次长,我们根据最新情报,对华北地区的防御方案进行了修订。
我们计划在平津外围构筑三道防线,以迟滞日军的进攻。
第一道防线,主要依托永定河、潮白河等天然屏障,辅以简易工事,主要任务是迟滞和消耗。
第二道防线,则在平津近郊,构筑永久性工事,以坚固防御为主。
第三道防线,则是城防工事,准备进行巷战。
同时,我们还制定了撤退路线和物资转运计划。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我仔细审视着地图上的标记,心中却感到一种深深的悲哀。
这些防线,我知道在真正的历史中,并未能阻挡日军的铁蹄。
我必须找到更好的办法,或者说,在这些防线被突破后,我们还能做什么。
“刘厅长,我认可你们的方案。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些防线,也许只能争取到有限的时间。
日军的重炮和航空兵优势,将对我们的防线造成毁灭性打击。
”我的声音有些沉重,“我们必须做好在防线被突破后,如何继续抵抗的准备。
我强调一点:以空间换时间,绝不是一味退却,而是要最大限度地消耗敌人,保存自己。
刘厅长,你带领作战厅,立即研究在华北平原之外,如何利用地形优势,展开运动战和游击战的详细方案。
”
刘斐将军肃然应是,他深知我话语中的深意。
“此外,我们必须对民众进行广泛的动员和教育。
”我继续说道,“让所有人都认识到,这不是一场短期的战争,而是一场持久战。
我们必须做好长期抗战的准备。
”
杨杰将军补充道:“韩次长,陆大正在着手培养一批政治工作干部,希望他们能深入到部队和民间,进行抗日宣传和组织工作。
”
我感到一丝欣慰。
在这个时空,虽然没有那些历史上的伟人,但依然有无数有识之士,为了民族的存亡而奔走。
会议结束后,我将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对着一张更大的全国地图,久久无语。
我的目光从华北,投向了上海、南京,投向了武汉、重庆。
我知道,华北只是第一道防线,真正的较量,将在更广阔的土地上展开。
我必须提前布局,将整个国家的资源和力量,整合起来。
下午,我接待了一位不速之客,来自西北军的冯玉祥将军的旧部,一位爱国将领,孙连仲将军。
他身材魁梧,面色黝黑,一副久经沙场的模样。
他直接从西北赶来,风尘仆仆。
“韩次长,久仰大名!”孙连仲将军抱拳行礼,声音洪亮。
“孙将军远道而来,辛苦了。
”我回礼,示意他坐下。
孙连仲将军在历史中,是台儿庄战役的关键人物,他所率领的部队,是中方最具战斗力的部队之一。
“韩次长,我此行是奉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