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国运沉浮风雨路,抗战前夜暗流涌(3/3)
军之命,前来了解中央对抗战的决心。
西北军虽然远离中原,但抗日之心,日月可鉴!”孙连仲将军慷慨激昂地说道。
我看着他,心中涌起一股敬意。
在那个复杂的年代,能有这样一批铁骨铮铮的军人,是中华民族的幸事。
“孙将军,请放心。
中央对抗战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
我们已经做好了最坏的准备,也做好了长期抗战的准备。
但抗战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一支军队的事情,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需要所有军队的团结协作。
”
孙连仲将军重重地点头:“韩次长,西北军愿意听从中央指挥,共同抗日!我们虽然武器装备落后,但我们有血性,有保家卫国的决心!”
我心中感动,但理智告诉我,不能仅仅依靠血性。
“孙将军,我非常欣赏西北军的战斗精神。
但未来的战争,不再是大刀长矛的时代。
我希望西北军能够尽快进行整训,加强现代军事技能的训练,尤其是对日军重武器的应对和反击。
”
孙连仲将军苦笑道:“韩次长,您说得对。
西北军的装备,确实落后。
我们甚至连像样的重武器都没有。
士兵们很多连一发子弹都舍不得打。
”
我心里一阵酸楚。
这就是当时中国军队的现状。
“孙将军,我理解你们的困难。
我已经向军政部和财政部争取了专款,用于改善西北军的装备。
但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
在此之前,我希望你们能利用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提升战斗力。
我会派一批军事顾问,前往西北军协助训练。
同时,你们也要多与友军交流,学习先进的战术。
”
孙连仲将军听后,面露喜色:“多谢韩次长!有中央的支持,西北军一定能打出中国人的骨气!”
送走孙连仲将军,我再次感到肩上的重担。
我不仅要指挥中央军,还要协调地方军阀,将这些各自为政的武装力量,整合到抗战的大旗下。
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我别无选择。
夜里,我翻阅着一本关于古代战争的兵书,书中关于“以弱胜强”的战例,让我陷入了沉思。
中国历史上,不乏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
这些历史的智慧,或许能给我一些启示。
第四周:1937年2月22日至2月28日
二月即将结束,北平的空气似乎变得更加凝重。
寒风中夹杂着一丝春天的气息,但这份气息却显得格外冷冽。
我内心深知,真正的严寒,即将降临。
周一上午,我在办公室里会见了从上海紧急赶来的实业家,也是宋子文先生在经济领域的重要助手,孔祥熙先生的代表,一位名叫钱新之的银行家。
钱新之先生是中央银行的副总裁,也是一位对国家经济命脉了如指掌的金融专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韩次长,钱先生已等候多时。
”李明远上尉轻声报告。
我点点头,示意他请人进来。
钱新之先生戴着金丝眼镜,一身笔挺的西装,文质彬彬,却带着商人的精明和干练。
“钱先生,远道而来,辛苦了。
”我请他坐下。
钱新之先生微笑着说:“韩次长客气了。
奉孔先生之命,特地前来向您汇报目前国内外的经济形势,以及抗战的财政准备情况。
”
我心里一紧,财政是战争的血液。
没有钱,再好的战略也只是空谈。
“请讲。
”
钱新之先生打开随身携带的公文包,取出一叠数据报告:“韩次长,目前我国经济形势严峻。
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币制改革,财政状况有所好转,但对外贸易逆差依然巨大,外汇储备有限。
一旦战争全面爆发,进口军需物资和维持庞大军队的开销,将是天文数字。
孔先生正在积极与英、美等国洽谈贷款事宜,但进展缓慢。
各国对远东局势持观望态度,不愿轻易介入。
”
我听着他的汇报,心头沉重。
这正是历史的困境,弱国无外交,更无强大的经济后盾。
“钱先生,我理解财政的困难。
但抗战是全民的战争,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资源。
除了外援,国内的财政潜力,我们还能挖出多少?”
钱新之先生叹了口气:“韩次长,国内的税收潜力有限,而军费开支却日益庞大。
我们正在考虑发行抗日救国公债,号召全国人民捐款捐物。
同时,我们也必须控制通货膨胀,稳定物价,避免引起社会动荡。
”
我点点头,发行公债是必然的选择。
但最重要的是,如何让人民相信,这场战争能赢,他们的付出是值得的。
“钱先生,我希望你们在发行公债时,能将抗战的意义和前景,向民众讲清楚。
告诉他们,我们不是在送死,而是在争取民族的未来。
同时,务必保证公债的信誉,绝不能让人民的血汗钱打了水漂。
”
钱新之先生郑重地应道:“韩次长所言极是。
民心是抗战胜利的基础,我们一定将此作为重要工作。
”
我看着他,心中涌起一股敬意。
这些在经济战线上默默奉献的人,同样是民族的脊梁。
送走钱新之先生,我拿起电话,拨通了军事委员会秘书处处长陈诚将军的电话。
陈诚将军是中央军的实力派将领,也是我在军中重要的依靠。
“辞修兄,财政部和中央银行的同志汇报了情况,我们需要一份详细的抗战物资采购清单,以及每一笔费用的用途。
务必做到公开透明,让人民看到我们的决心和效率。
同时,加快对各地部队的装备清查,将闲置物资调拨到最需要的部队。
”
陈诚将军沉稳的声音传来:“韩次长,我已经着手安排了。
军队内部的腐败问题,我也正在进行严厉整顿,绝不允许有人在国难当头之际发国难财!”
我心头一暖,陈诚将军的铁腕治军,是我所期待的。
“好!有辞修兄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抗战不是请客吃饭,任何胆敢贪污腐化的,都要严惩不贷!”
下午,我召集了军政部的一批中层干部,包括负责军事教育、兵役、军械等工作的次长和司长们。
我亲自主持了这次会议,因为我知道,基层的执行力,才是战略能否实现的根本。
“各位,二月即将过去,战争的阴影越来越近。
我需要你们将我所提出的各项指示,不折不扣地执行下去。
军事教育要抓紧,兵役征召要到位,军械物资要到位。
绝不能有任何懈怠!”我的语气严肃而坚定。
一位负责兵役的司长起身汇报:“韩次长,目前各省兵役征召工作进展顺利,但由于长期战乱和经济困顿,有些地方的青年体质较弱,训练难度较大。
”
我深知这是历史的遗留问题。
“体质弱可以锻炼,但精神不能弱!我们要加强对新兵的政治教育和思想动员,让他们明白为谁而战,为何而战。
同时,要改善新兵的伙食和医疗条件,让他们感受到军队的温暖。
”
另一位负责军械的司长汇报:“韩次长,目前国内军工厂正在开足马力生产,但重型武器的供应依然紧张。
我们正在考虑将一些民用工厂转产军需品,例如纺织厂转产军服,机械厂转产弹药零件等。
”
我眼前一亮,这正是“全民动员”的体现。
“好!这个想法很好!立即拟定详细方案,报给我审批。
同时,要动员科学家和工程师,投入到军工生产和武器研发中。
国家的未来,寄托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
会议持续到傍晚,每个人都感受到了我身上的压力和决心。
他们明白,这位年轻的参谋次长,是真的要带着整个国家,去拼死一战。
傍晚,我独自一人站在办公室的窗前,望着北平城昏黄的街灯。
二月,这个充满着未知和变数的月份,终于要画上句号。
我的脑海中,无数的历史画面飞速闪过,从“一二八”淞沪抗战到长城抗战,再到即将到来的卢沟桥事变,以及此后八年漫长的血与火的洗礼。
我是一个来自未来的灵魂,我背负着历史的沉重,也肩负着改变未来的希望。
我无法改变历史的起点,但我可以改变历史的走向。
我知道这条路充满了艰辛、苦难、牺牲,甚至还有无数的背叛和无奈。
但我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声音在不断地回响:不能输,绝不能输!
我伸出手,似乎想要抓住什么,又似乎想要抵挡什么。
窗外,北风仍在吹拂,它带走了二月的寒冷,却预示着一个更加残酷的春天即将来临。
我的心,如同那颗即将爆发的炸弹,蓄满了能量,只待那一声惊雷,便要与这命运,进行最惨烈的搏斗。
我已经准备好了,为了这个民族,我将倾尽所有。
夜深了,我拿起桌上的钢笔,在笔记本上写下了一句话:
“二月已逝,只待春雷动。
中华血性,必将震寰宇!”
我的目光坚定,心中再无一丝迷茫。
八年抗战的序幕,已然拉开,而我,将是这场宏大史诗的指挥者。
喜欢我指挥了八年抗日战争请大家收藏:()我指挥了八年抗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