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汪小闲
类别:都市 状态:连载中 动作: 开始阅读 章节目录 、 直达底部 、最后更新:2025-11-27 05:20
简介: 2003年,杭州大学城,一个叫汪小闲的穷学生,为了凑齐学费,蹬着三轮车开始在夜市摆地摊卖T恤。他当时不会想到,这竟是他未来商业帝国的起点。此后的二十年,汪小闲精准地踏上了中国消费零售变革的浪头。他经历过银行职员的金领生涯,却为“可能性”摔了铁饭碗;他靠收购服装尾货在1688掘到第一桶金,成为阿里平台耀眼的“红人”;... 服装品牌主理人服装品牌主理人 相关推荐:2003-2006上半年:校园创业初体验——地摊上的经济学 那会儿我在浙江水利水电学校读书,家里条件一般,学费生活费得自己琢磨。穷学生能干啥?脸皮厚点,摆地摊呗。我没卖别的,就卖衣服。为啥?衣服是刚需,学生娃都爱俏,进点T恤、牛仔裤,本钱小,周转快。 我蹬个三轮车,从四季青批点货,拉到庆春路夜市,塑料布一铺,就是个摊位。第一天,脸红得跟猴屁股似的,不敢吆喝。后来想通了,面子不值钱,赚到学费才硬气。慢慢练就了“火眼金睛”,一看学生走过来,就知道他大概喜欢啥款式,哪个价位能接受。这就叫最早的“用户画像”和“精准营销”,课本上可学不来。 这段经历给我最深的烙印就两条:第一,钱难赚,屎难吃,但只要是靠自己双手,不丢人。第二,做生意,得离钱近,离人近。衣服这东西,最贴近人和钱。 2006年7月-2008年3月:职场起步与电商试水——银行窗后的冷暖 毕业了,总不能一辈子摆地摊。看着同学都进银行、考公务员,觉得那才是“正经工作”。我也挤破了头进了深圳发展银行庆春路分行,当信用卡经理。穿着西装打着领带,坐在玻璃窗后面,感觉人生巅峰了。 可干久了,发现不是味儿。每天求爷爷告奶奶办卡,看人脸